砂州选举能否牵动西马政局?
我在南洋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砂州选举能否牵动西马政局?
第九届砂拉越州选举落幕,国阵继续掌政,反对党有所展获。在探讨砂州选举能否牵动西马政局之前,或许可以看看各方对于选举的观点。
砂州首席部长泰益认为,州选举之所以会出现反对党突破的现象,除了是反对党炒作议题,就是赌博风气所致,被评为“死不认输”、“乱找借口”。本届选举最大输家砂人联党认为,人民已经对国阵政府发出强烈的声音,政府必须认真探讨民声的根源。
一般评论观察显示,砂选举成绩如此,既有地方因素,也有全国性的因素。地方因素包括了地契、民生等问题;全国性因素则包含人民对燃油涨价的不满。
就连全国性的因素,所谓的燃油起价因素,也配合了砂拉越州为最大产油州的事实,而使砂州选民产生更为强烈的情绪。所以,这也可以说是“本土化”了的全国因素。砂州选举既然是地方性因素主导,对于全国政治的影响,看来相当局限。
砂拉越州选举之所以被认为是反对党的突破,主要是基于在历史上,该州执政党对政局的牢牢掌控。选举前,人们还认为此次州选举可能会产生零反对党的格局。反对党席位从1席,增至9席,是900%的增长。但实际上,国阵政府整体上,还是牢牢掌控该州政权。
砂州选举如何牵动西马政局?实际上,西马政局本来就存在“城市选区为反对党票仓”的格局。因此,根本没有所谓在西马复制砂选举格局的说法。
砂州选举如果对西马政局产生影响,那也可能只是心理层面的影响:人民可能基于砂州出现相对有活力的议会,而希望在全国范围持续强化反对党的政治功能。
西马政党当中,最须要对人联党遭遇自我警惕的,要算马华公会与民政党了。实际上,下届全国普选的议题,远比砂州选举的议题来得多。身为执政联盟的一员,马华民政皆难以撇清与一系列不得民心政策,以及行政偏差的关系。
马华民政在为华族权益进行协商,不能说没有成果。但主要的功劳与苦劳,还是在于政党高层以及在身处内阁之内的高层领袖。以华族利益为考量,协商政治或许还是有存在的必要。实际上,来届大选即使出现突变,也不可能导致马华民政全军覆没;重要领袖的地位,看来也不可能被撼动。
选民须要思考的,是要不要投选那些官职不高、没有官职、或是议会表现欠佳的领袖。执政华基政党通常宣称,更多的议席将能够增加协商时的谈判筹码。
但是,实际上,即使马华民政赢得更多的议席,也不能确保其在国阵的地位有显著的提升。2001年普选后的格局,证明了这一点。
反之,即使反对党成功在更多的议席竞选中击败执政华基政党,也未必意味着协商功能的旁落。2004年普选后的状况证明,即使反对党议席增加,华基执政党领袖,还是可以通过过人的才华以及忍辱负重的情操,争取协商的果实。
种族政治现实须要的是协商与制衡的并存。我们不可能要求实行制衡职责的反对党,带来协商政治的成果;我们也不该奢望扮演协商角色的华基政党,有效的扮演制衡的功能。
在马来西亚社会的特殊状况下,执政华基政党实际上可以从两方面,获取强大的“额外代表性”:华团的支持,及推动社会运动中的成就(如;终身学习运动)。这也正是执政华基政党在统合华族力量,长期努力建构的额外力量。
反观,反对党基于资源的局限,只能扮演政党性的角色。也正因如此,民主选票的支持,对于维系国内岌岌可危的制衡力量,极为关键。
实际上,上述的“额外代表性”也可能影响选票的走向,产生如台湾早期“桩脚政治”的结果。但唯有华社对“选票代表性”与“额外代表性”进行“分散投资”,才能确保华族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妥当分工,进而全面及长远的保障华族利益。
砂州选举能否牵动西马政局?
第九届砂拉越州选举落幕,国阵继续掌政,反对党有所展获。在探讨砂州选举能否牵动西马政局之前,或许可以看看各方对于选举的观点。
砂州首席部长泰益认为,州选举之所以会出现反对党突破的现象,除了是反对党炒作议题,就是赌博风气所致,被评为“死不认输”、“乱找借口”。本届选举最大输家砂人联党认为,人民已经对国阵政府发出强烈的声音,政府必须认真探讨民声的根源。
一般评论观察显示,砂选举成绩如此,既有地方因素,也有全国性的因素。地方因素包括了地契、民生等问题;全国性因素则包含人民对燃油涨价的不满。
就连全国性的因素,所谓的燃油起价因素,也配合了砂拉越州为最大产油州的事实,而使砂州选民产生更为强烈的情绪。所以,这也可以说是“本土化”了的全国因素。砂州选举既然是地方性因素主导,对于全国政治的影响,看来相当局限。
砂拉越州选举之所以被认为是反对党的突破,主要是基于在历史上,该州执政党对政局的牢牢掌控。选举前,人们还认为此次州选举可能会产生零反对党的格局。反对党席位从1席,增至9席,是900%的增长。但实际上,国阵政府整体上,还是牢牢掌控该州政权。
砂州选举如何牵动西马政局?实际上,西马政局本来就存在“城市选区为反对党票仓”的格局。因此,根本没有所谓在西马复制砂选举格局的说法。
砂州选举如果对西马政局产生影响,那也可能只是心理层面的影响:人民可能基于砂州出现相对有活力的议会,而希望在全国范围持续强化反对党的政治功能。
西马政党当中,最须要对人联党遭遇自我警惕的,要算马华公会与民政党了。实际上,下届全国普选的议题,远比砂州选举的议题来得多。身为执政联盟的一员,马华民政皆难以撇清与一系列不得民心政策,以及行政偏差的关系。
马华民政在为华族权益进行协商,不能说没有成果。但主要的功劳与苦劳,还是在于政党高层以及在身处内阁之内的高层领袖。以华族利益为考量,协商政治或许还是有存在的必要。实际上,来届大选即使出现突变,也不可能导致马华民政全军覆没;重要领袖的地位,看来也不可能被撼动。
选民须要思考的,是要不要投选那些官职不高、没有官职、或是议会表现欠佳的领袖。执政华基政党通常宣称,更多的议席将能够增加协商时的谈判筹码。
但是,实际上,即使马华民政赢得更多的议席,也不能确保其在国阵的地位有显著的提升。2001年普选后的格局,证明了这一点。
反之,即使反对党成功在更多的议席竞选中击败执政华基政党,也未必意味着协商功能的旁落。2004年普选后的状况证明,即使反对党议席增加,华基执政党领袖,还是可以通过过人的才华以及忍辱负重的情操,争取协商的果实。
种族政治现实须要的是协商与制衡的并存。我们不可能要求实行制衡职责的反对党,带来协商政治的成果;我们也不该奢望扮演协商角色的华基政党,有效的扮演制衡的功能。
在马来西亚社会的特殊状况下,执政华基政党实际上可以从两方面,获取强大的“额外代表性”:华团的支持,及推动社会运动中的成就(如;终身学习运动)。这也正是执政华基政党在统合华族力量,长期努力建构的额外力量。
反观,反对党基于资源的局限,只能扮演政党性的角色。也正因如此,民主选票的支持,对于维系国内岌岌可危的制衡力量,极为关键。
实际上,上述的“额外代表性”也可能影响选票的走向,产生如台湾早期“桩脚政治”的结果。但唯有华社对“选票代表性”与“额外代表性”进行“分散投资”,才能确保华族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妥当分工,进而全面及长远的保障华族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