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十一月 26, 2005

认真处理警队滥权事件

我在南洋商报专栏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认真处理警队滥权事件

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令马来西亚警队之公信力近乎扫地。警方被指凌辱数名中国藉女子,不问自取当事人财物,下令当事人脱光衣服“搜身”,还要进行撙站运动。凌辱中国女子的警员,据说是女警,但裸露的当是人也同时被其他男性警员偷窥。

坦白说,以马来西亚警方的形象而言,人们一般认为滥权事件,应该不会是孤立事件。今年出炉的皇家警察报告书,就有大量的实例可供大家一窥大马皇家警察的真实面貌。无论如何,中国藉女子这次大胆举报警方滥权,确实是马来西亚人民应该由衷感激的。

在前朝首相敦马哈低当政时,警队形象的最佳体现,是安华的黑眼。人们一般认为,警方唯有在涉及政治性的案件时,才会运用较为“强硬”的手段。一般人民只有幸领教办事效率低落,柜台服务态度恶劣,或是交警行贿等等“小事”,但近来各媒体有关警方滥权的报导,确实令人震惊。

震惊之处,不仅仅在于理应保护人民,理应维护法治的警察,竟然干下令人愤怒的恶行;还包括了人们一般认为,在首相阿都拉当政后,国家体制已经出现改善。这次,我们要感谢勇敢举报的中国藉女子,正是因为她们让我们从一些假象中警醒。

首相当政两年余,目前人民普遍认为阿都拉依然维持清廉开明的形象,也绝对具有改良马来西亚的诚意。此外,人们还认为首相身处一个多年来腐败的体制,孤掌难鸣,改革的动作也举步为艰。

但身为一国之领导人,总不能长期单从形象治国,也不能仰赖人们对其处境同情,来应对种种国家的挑战。国家体制腐败,是多年威权政治,肆意践踏体制的结果。我们如果没有追究责任的勇气,至少也要勇于做出当下的改变,以免人民还要一再受害。

就拿今年出炉的《皇家警察调查委员会报告书》来说,人民对于该委员会的设立深表认同,并殷切盼望政府及早落实报告书的建议。然而,实质的落实始终遥遥无期。这种无止境的等待,令人不解,也令人郁闷。落实报告书的建议,真的如此困难吗?真的就会动摇领导人的地位吗?

警察滥权事件,实际上是政府长期忽略在国民教育,及公务言体系中,灌输最基本的人性意识。还记得美军在伊拉克虐囚的事件曝光后,国内媒体及政府纷纷表态,遣责美国的暴行。美国政府,最好还是通过司法程序,处分涉案的军官。

我们希望,这次皇家警察的滥权事件,当政者也能够向人民有所交待。涉案警员如果没有受到最严厉的惩罚,警队当中的其他同类肯定在风声稍静后,依然故我。人民对警队甚至整体政府的信心,也必然的继续滑落。

在这此事件中,媒体的追踪踪报导,朝野政治领袖的关注至少展现了较为积极的一面。然而,对事件的关注,如果无法转化为大刀阔斧的制度改革,同类事件必定一再重演,差别只是在人物、时间、部门而已。

国家领导人日理万机,有太多的领域需要关注。但人民安全,及基本的人权保障,应该是其中一项最重要的议程。更重要的是不要让种族性政客,模糊或是转移国家政策的专注点。

倘若人民还是无法看到实质的改变,对领导人的冀望将渐渐转化为失望;对当政者的支持也无可奈何的慢慢变成冷漠。等到那一天,领导人肯定又要怨人民没有鼎力支持改革的良好意愿。

人民确实不该因为中庸政治至今的无能为力,而开始怀念那种“果敢”甚至霸道的领导作风。或许人治社会的运作逻辑就是那种“果敢”霸道的权谋政治。爱惜人民的领导人如果看到这点,就应推动法治建设,来诊治这越发病重的国家。

星期六, 十一月 19, 2005

医疗募款的省思

我在南洋商报的最新作品,欢迎指教

医疗募款的省思

黄敬仁小朋友意外烧伤,获得社会各界的热心捐助,尤其在媒体大力协助下,得以筹措足够款项,进行治疗。虽然义款的处理,及透明度,过后引起一些争议,但整个事件展露的是社会温情的存在。

在义款处理出现争议时,有人建议政府建立机制控制类似款项,以确保公众的爱心不会出现被滥用的现象。其实,政府几年前确实曾经推行中央管制义款的措施。而促使政府推行该措施的,也同样基于一项公众募款活动,所出现的争议。

当年第三电视的一名前主播阿迪芭,因患上双脚瘫痪的疾病,极须到澳州治疗。基于该名主播是公众人物,募款行动也颇为顺利。在短短的数星期内,筹获三十九万令吉的义款。事后发生的争议是:有人质疑阿迪芭瘫痪的原因,传言并指出澳州医生的专业意见其实是:阿迪芭的病情可能是心理因素导致。

社会开始出现呼声,要求当事人公开交待病情,但基于病情属于个人隐私,最后没有公开。阿迪芭事件与黄敬仁事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差异。阿迪芭事件主要在巫英文媒体报导,在华社当中反响不大。阿迪芭事件的捐助机关,有一些是款项较大的商业机构,黄敬仁事件的款项来源,从媒体报导得知,主要还是来自各媒体向大众筹募的款项。

阿迪芭事件,最后演变成政府实行中央募款制。所有筹款都需要获得卫生部的批准,方能进行。这个计划,几乎一开始就受到人们反对。在一些案例当中,中央管制所带来的官僚主义,最终导致义款发放过慢。有一些个案甚至出现,申请过程过长,最后结果竟然是拒绝募款的申请,让急须援助的病患空等一场。

看来,不管制,可能出现滥用的现象。管制,又可能使真正需要的一群,失去应有的急时救济。一个可行的方案,看来还在于民间募款机关或是媒体,自行建立实际可行的监管制度,即无须经历冗长缓慢的官僚过滤,又可以确保善款的妥善配置。

当然,说往往比做来得容易。社会上需要援助的人士如此之多,公平发放谈何容易?分发义款到底要以客观规定的需求为本,还是专注于更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此外,人们还往往会争议的是:为何可以在本地治疗的疾病,为何要耗费巨额的公共资源到外国求医?如果可以在公家医院的得到治疗的疾病,为何还坚持到私立医院诊治?

社会性控制及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的是客观理性的执行。但身为病患,或是家属的感受,实不可同日而语。对于我们至爱的亲人,我们都希望能够给予最好的医疗照顾。个人对“最好”的要求,与现实上个人甚至社会资源的有限,形成难以化解的矛盾。

归根到底,提升公立医疗服务的素质水平,并在合理的收费基础上给予全民医疗的服务,方为釜底抽薪之道。这当中包括对公立医疗机构管理阶层的效率提升、民间监督机制的建立,及医疗人员福利的提升。

据说,在新加坡,公立医院的竞争力往往,并不下于私立医院。实际上,掌握更大的经济资源的政府,确实应该比私立医院更能提供优质服务。政府应当理解,医疗是全民根本的福利。在医疗费用日益增长的时刻,政府应该认识到,我们已经没有本钱,牺牲公立医疗的效率,来贯彻“重整社会”的议程。

当然,在公家医院改革真正发生之前,人们看来还是会考虑国外,或是某些私立医疗机关。除了募款及私人积蓄,另一个可行的医疗融资就是医疗保险。通过未雨绸缪的风险集合管理,达致报户之间的互相帮助。

无疑,医疗保险的专业性及复杂性,使某些保险代理无法掌握,导致行销过程当中的误导。当部分客户面临“货不对办”的感受时,对于保险业者的整体形象就有负面的影响。在这方面,国家银行应更严厉贯彻提升保险业者专业性的努力。

星期一, 十一月 14, 2005

畸形政治难以建构健全教育

我在南洋商报的作品,请多指教:

畸形政治难以建构健全教育

英国《泰吾士报》2005年世界大学排行榜出炉后,马来亚大学排名猛跌,掀起马来西亚评论界对大专教育的炽热探讨。当然探讨归探讨,最精彩不过的其实还是马大校方的回应。

虽然在《泰吾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中,马大在一些特定领域有所表现,但整体滑落的现象,不容否认。身为大学决策当局,不思检讨大学表现,一味否认推搪,“欢庆”特定部分的表现,难免沦为笑话。

当然,大学排名出炉过后,人们关注的还是高等教育部长的回应。这是基于以下两点:一来,在马来西亚大专教育体制下,大学自主性近乎阙如,高等教育部的反应,才可能真正落实为政策性的转变;二来高教部长拿督沙菲益向来都有“可圈可点”的言论,不得不令人万分期待。

拿督沙菲益虽只担任高教部长年余,最近还一再放话要求人们在给他机会继续“未完成的使命”,但他总算吸取过往经验,贯彻谨言慎行的原则,选择不在第一时间回应,而在事件相对平息后才发言。

高教部长针对马大排名的发言,基本上还算具有一定的检讨意味,提出六大策略提升大学水准;并且也算是触碰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大学校长的任命。据悉,高教部建议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以建议适当人选,担任我国国立大专的校长一职。

然而,据部长透露,高教部掌握该委员会的成员的任免,并且对委员会的建议,具有最后的决定权。如此一来,与现有状况,真无实际差别,说了也等于没说。除非委员会能够兼容真正独立的人士,这项制度安排,最后恐怕不过是沦为为部长决定“背书”,或是成为大学高职分赃的交易场所。

高教部长最近也针对回教大学毕业典礼服装事件发言。事件起源于某位回大非回教徒生,不满大学毕业典礼强制女性毕业生佩带头巾。内阁在11月9日由某位来自东马部长提出讨论此一课题,并达致最后共识:非回教徒不会被强制佩带头巾。

但是,我们在相关的报导中却发现,高教部长提出:在回大规则中,非回教徒女性的头巾是scarf,并不是回教式头巾tudung,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还是“强制有理”。拿督沙菲益还认为,佩带scarf并未触犯非回教徒的宗教,所以没什么问题。

回教大学当局强调,其衣着指南“并非宗教课题”,却祭出回大学生纪律条例第1.2条:“非回教徒必须尊重回教……”为其衣着指南辩护,严重自相矛盾。当然,即使没有此番自相矛盾的言论,看来也没有人会相信,强制佩带头巾的指南只是单纯的服装规划而已,为的可能只是美观时髦方便舒适庄严等等其他原因,就是无关宗教。

近几天更为炽热的教育课题,恐怕还不是大学排名及回大衣着指南,而是潜伏已久,终要面对的英语教数理课题。《马来前锋报》继刘天球事件之后,果然“不负众望”,如法炮制,“再创佳作”;只是这次的受害者是:民政党署理主席丹斯理许子根博士

许子根之前说了什么,许多人恐怕是在《马来前锋报》炒作后才知道。即使知道谈话内容后,也真的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也正如“刘天球事件”,巫青团再度率先发难。巫青团长也是教育部长的拿督希山慕丁11月10日,指责许子根针对英语教数理课题的发言,是“不负责任、不实际、立场反覆、不具建设性”的。

首相不是曾说过要“听真话”吗?如果一个具有教育背景的博士级人马提出一些有关教育政策的专业意见,都要背负“不负责任、不实际、立场反覆、不具建设性”的骂名,恐怕也没什么人愿意再说真话了吧?

首相上位两周年,近来某些评论言开始议论这两年来的表现。而首相之所以至今仍旧如此被广大人民爱戴,其中原因就是他是极少数不曾以极端言论、种族议题争取上位领袖。我们当然不希望首相阿都拉的新政,在马来西亚历史当中只有昙花一现的辉煌。有鉴于此,真的希望首相在殚精竭虑提升当下的马来西亚的同时,也应细心培植具有真正领导治国内涵,而非时时诉诸种族政治的新一代领袖。

星期六, 十一月 05, 2005

谨慎选择医疗手段

我在南洋商报《有辩则刚》的文章,请赐教:

谨慎选择医疗手段

马来西亚医药理事会(Malaysian Medical Council, MMC)主席拿督依斯迈马利甘医生(Datuk Dr. Ismail Marican) 数天前向我国某英文报章透露,国内有为数不少的执业医生,以提供美容服务牟利,引起医药理事会的关注。

美容服务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现代人对自我容颜的极端重视,源于和种理由?是否是一个应被鼓励的现象?这本身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牵涉到社会发展需要、人类自我价值认定等等的大课题。

在日益以人脉建构为主的商业社会中,外表优势可谓呈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有鉴于此,对于人们重视容颜的现象,我们大可不必以过度批判。但是如果对容颜的重视,并没有配合自身内涵的提升,结果将是“人性物化”现象的大行其道。

美容业的蓬勃发展,可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美容服务中心,以及报章上排山倒海的美容(尤其是减肥)广告,获得证实。然而,由于美容服务并非医疗服务,较为严格的监管机制,并不太容易执行。

人们往往只能以消费人权益的角度监督无良的业者。然而,此类监督往往只能在恶性效果出现后,方能采取事后的控诉行动。虽然,从自由市场的角度而言,美容市场的自由竞争,其实也能够达到淘汰不良业者之效。然而,美容服务毕竟牵涉到人们的身体,除了市场自我调节的机制,其他领域的监督,也颇为重要。

医药专业涉足美容领域,其实并非新鲜事。皮肤病专科及整容矫正外科(Plastic Surgery) 是就具有处理容貌个案的专业性。必须指出的是,皮肤病学及整容矫正外科,是医疗领域中的专门领域;并非所有执业医生都具有这些专业知识。

大马医药理事会所关注的现象,是一般普通医生,进行一些在西方医学中未经证实的美容手段。人们对于先进科技的信仰,使到某些技术如“激光治疗”趋之若鹜。无疑,激光治疗手段,确实是许多医疗手段中,极为有用的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包括美容问题,可都以用激光治疗解决。

人们一般不会对个别的医药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而把医疗决定,留给专业医生处理。即使有意探讨医疗技术有效性的一般群众,也要面对专业知识不足的难题。因此,一般而言,人们对于医生的信心,才是医疗手段选择时的决定性因素。

拿督依斯迈医生指出,除了进行美容医疗,某些执业医生以草药治疗、螯合作用疗法(chelation therapy)及身体共振疗法(body resonance therapy)等等未经证实的治疗法,赚取巨额医疗费。从拿督依斯迈医生的陈述,我们看到的是正统医疗与另类医疗(alternative medicine)之间的紧张关系。

曾几何时,正统医疗普遍上对另类医疗存有强烈的不屑及抗拒。然而,随着商业市场势力的转变,现象有了改观。另类医学,由于少了政府管制的束缚,在市场行销方面,更能大胆进行。某些夸大其词的广告,也往往没有受到当局的有效取缔。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巨大的利益诱惑,对于面对同业激烈竞争的医疗诊所,确实难以抗拒。

除了对于夸大疗效的医疗广告进行取缔,普罗大众实应更为谨慎,对于医疗手段,尤其与某些商业产品挂钩的医疗,保持怀疑的态度。如果必要的话,应该征询马来西亚医药公会,独立的医学顾问或是其他正统医疗机构。

当然,无可否认,西方医学并非唯一有效的医药治疗方法。传统医疗,或是其他医疗,如果要树立长远的权威性,就应该采纳西方医学,以证据为基(evidence based)的科学心态。

另类存在

吾友彭雪琴小姐的心情记录

另类存在

结束,未必是终点;存在,可以很简单!

这是从 哗!FM 事故中领略的感受,既让人感慨,却也让人惊叹。短短数月内的连番巨变,让群众还来不及去反应,电台就停播了。但是,那一群热血的播音人并并没有在惊叹中停下步伐,而是迅速的反应来应变随之而来的突发状况。他们的灵敏反应,让这个电台重生了!

虽然没有现场交流的机会,失去了直接对话的契机,然而,庆幸的是,电台维续本身的特色,敢于论政、有话直说,成为人民发声的公器。从直播电台转为网络电台,延续的是播音人们不停歇的使命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播音人们已经展现他们不屈的意志、坚贞的信念,即便没有了薪水,没有直接利益,他们还是越战越勇!

开场之际,传来的“我在!我在!我在。。。我们都在!”,提醒着群众,这群人的心不曾离开。感动的是,任凭打击不断,播音人仍有坚持的决心!感动的是,听众还是愿意守候在电脑前,架着耳机静心聆听!感动那受访嘉宾仍重视着这个电台的存在!还有的感动,因为商家们主动献议,赞助广告!谁说商业活动不能有温情?又是谁说,只有钱才可以解决问题?还有谁曾说,一切努力只是枉然?

真正有能力的人,泼了一盆又一盆的冷水,庆幸浇不灭那股燃烧的热情!当播音人们将工作升华为使命后,驱使他们努力的,不再是可以量化的月薪,而是服务群众的热心!钱,很重要,却可以凭着他们不懈的努力筹集。这,是信念的力量,是团结的成果。

马来西亚华社,有着两极的景致,未必是大部分人都热心公益,但,那小部分热心的人,却可以全情付出,缔造奇迹。华小屹立不倒、独中百年常青、白小艰辛中从不退缩,这是华社在华教中缔造的骄傲。没有强势的文化熏陶,我们却依然可以创立二十四节令鼓、成为世界舞狮冠军。政途坎坷数十年,然而华社还是造就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华社在经济上的卓越成就,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没有辅助政策,华社仍旧开拓出自己的天地!如今,华社要捍卫的是,我们发声的公器,一个将身份标榜、知识含量、表达能力排除在外的发声管道!

哗!FM 重新刻划了传媒的标准,为舆论空间打开另一片天空,这,是它存在的价值。当,一批播音人将此精神升化,让它不因封台而绝迹,这,是值得支持的原因!许多人希望电台重开,不过,不能消极的等待,否则,可能望穿秋水也一无所获。如今,这个崭新的网络电台,须要更广大的群众支持,一切很简单,只需要适时收听,给予鼓励!

哗!已经进入历史的篇章,却还未化上句点。这个记录将以遗憾高结,抑或是展开新的篇章,就在大家弹指之间!群众的小小动作,将成为华社发声公器持续不断的动力!这条路是逆水行舟,还是康庄大道,就细听君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