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三月 25, 2007

宗教自由再度沦陷

我在《南洋商报》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宗教自由再度沦陷

在多元宗教的国度,宗教间可能出现的纠纷,最好是由一个中立世俗的仲裁者协调。马来西亚法庭,在历史上数次都扮演如上的角色。然而,近年来,对于法庭判决取向已经出现显著的转向。

登山英雄穆迪案件,引发的议论,以致后来第11条款联盟所面对的待遇,不得不使非回教徒,对大马宗教自由的状况有所疑虑。

然而,3月13日上诉庭的另一裁决,虽未获广泛报道,但对于本国宗教自由,可能是更大的打击,国人不得不察。慕迪案涉及的仅仅是回教徒“叛教”的争议,而本案却可能立下,非回教徒必须受制回教法的危险先例。

上述的案件,是沙拉华南诉苏巴新尼案。抗辩双方原本是在民事婚姻下注册为合法夫妻。后丈夫沙拉华南改信回教,在回教法庭进行离婚手续,一并申请孩子的抚养权。此案也涉及丈夫沙拉华南在未经妻子同意下,转换孩子宗教,使其成为回教徒。

苏巴新尼向民事高等法庭申请办理离婚,争取抚养权以及要求高庭发出禁制令,阻止沙拉华南,在回教法庭的程序。高等法庭拒绝苏巴新尼的申请,即不处理苏巴新尼的离婚申请,也不发出禁制令。 3月13日上诉庭的裁决,就是针对高等法庭裁决的上诉。

上诉庭维持高庭判决,驳回苏巴新尼的上诉。承审三司的判词中,只有哈山拉法官的判词,在律师公会的网页当中可以参阅。基于案件影响重大,我非常期待中文媒体能够收集刊登所有判词的中文译本,以让华裔群众对事件能够有所关注讨论。

哈山法官的判词,看似以法律程序,或者是技术理由驳回苏巴新尼的申请。但是,当代我国司法界对于民事法庭与回教法庭权限划分的意识形态,可能才是判决背后的观念基础,也是判决的主要影响对象。

苏巴新尼与沙拉华南的婚姻,是属于民事的婚姻。既然原本是民事婚姻,这段婚姻的终结,就应该在民事婚姻体系的框架内进行。民事婚姻自有一套处理离婚时抚养权、赡养费等等领域事项的方案。

沙拉华南选择不要妥善处理离婚案件后,方才改教,想法无法令人理解。然而,法庭的功效正是要公正处理如此乱局,还双方公道。

可惜的是,在涉及回教的案件当中,当今众多民事庭的法官似乎既不急待,要把权限归属回教法庭体系。此案法官就建议苏巴新尼到回教法庭办理离婚相关事宜。然而,案件双方只有其中一方是回教徒,要另外一方同样接受回教法庭的审判,根本就违背宗教自由的基本原则。

这个局面,根本上就是1988年联邦宪法修正案,增加121条款1A的结果;当然也和朝野回教势力较劲有关。作为马来西亚的子民,在国家独立50周年之际,我们似乎有责任行动起来,捍卫联邦宪法的世俗性。

第11条款联盟至今孤军作战,最近还听闻面对新闻封锁的窘境。华社各领域似乎不应在此关键时刻保持沉默。串联地11条款联盟,在广大华社激起理解宪法、捍卫宪法的风潮,看来真的是时不我待的当前急务

星期五, 三月 23, 2007

令人期许的刘镇东

我在《南洋商报》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令人期许的刘镇东

刘镇东先生是本报本栏的专栏作者之一,向来时评作品颇具深度,我每周必读。除了文字作品了得,镇东也是电视清谈节目的常客,言辞坦率中肯,分析往往入木三分,令听者对事件的理解,更为深刻更为透彻。

以整体华社的角度而言,从事政治学术研究的人,本来就是“稀有品种”。镇东年级虽轻,但却在这方面,成就卓越,获得国内外研究机构的认可。当然,学术研究往往给人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与现实的残酷有段距离。

刘镇东显然不是那种甘于仅仅成为“诠释者”而已的人才。除了学术的才华,镇东在民主行动党各级岗位服务,进行基本的政治工作。对于政治学的学术研究,实在的政治参与,令学术成果更为扎实。

反过来说,学术涵养也应该能够赋予现实政治一个升华的契机,虽然任何的变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听闻镇东正式被委任为行动党秘书长的选举策略顾问,为行动党来届大选的布局进行努力。这确实是他发挥才华的良机。

来届大选提早进行的传言,最近一再的传出。在马来西亚,传言很可能就是真实。朝野政党现在就启动竞选机制,是谨慎合理的行为。

这几年,政府施政百病丛生,本来可以转化为反对党选举的本钱。但是,华基执政党这几年来的“社团性”工作突出,虽然被某些方面指为“逃离政治”,但极可能被原本就对政治冷感的华裔选民所认同。

无疑,来届大选,反对党最大的挑战,就是唤醒民众“重回政治”;再度对实质政治深刻关切,并履行选民职责,以选票表达对于家国状态的关怀。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镇东新的任命,意义还在于显露民主行动党愿意采纳年轻学人,担当重任;勇敢采纳年轻一辈,至少足于建构清新的政党形象。

最近,行动党也成功吸引年轻企业家,牛津大学毕业生潘俭伟加盟。潘氏才华履历卓越,参政肯定可以为马来西亚政坛,带来新的气息。

行动党目前广纳人才,对于政坛而言,确实是一件好事。执政华基政党确实应该急起直追。如果朝野政党都有良好人才较劲,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才可能走出困局。

昨天收到网络媒体新闻短讯“黄家定宣布林辉明加入马华”。一时忘记林辉明为何人?还以为马华也成功招揽新进年轻专才,广为宣传以鼓励更多青年才俊入党。后发现真相,令人不胜感叹。

跳槽政治虽然在某些区域蔚然成风,但身为民选代议士,跳槽而不辞议员职,毕竟还是有违政治伦理,对于“打造健康政治文化’的说法,更是巨大的讽刺,也显露某些政党思维与体制革新的困境。
我们对刘镇东有所期许,不仅仅是因为他一向来所展露的才华,更在于我们一直期待新的转机。新的转机需要新的人才、新的思维、新的政治文化。来届大选,我们选择的或许正是:是否要拥抱健康清新,还是纵容老旧腐朽

星期四, 三月 08, 2007

数字政治学

我在《南洋商报》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数字政治学

马来西亚股市,历经多年未见的涨潮后,数日前随着全球股市暴跌, 也出现了大幅“调整”。跌宕起落,原本就是股市的常态。在财务规划理念日渐普及化的今天,在加上过去几十年的惨痛教训,大马股民应该不会奋不顾身,投身于牛市当中,而被股市“调整”而“烧到了手”。

然而,这次股市“调整”的发生,是在政府发布一系列正面经济数据过后。民间甚至独立学术人员对于这些经济数据,原本都有一定的疑惑。有人甚至指出,政府近来高唱“经济大好”,实际上是意图制造“良好感觉”,近而揣测全国大选,即将来临。

之前公布的数据,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其中,如果在经济数据大好的情况下,一般中下阶级的百姓依然面临生活压力,这未免显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少数朋党机构获得经济发展成果,多数人还是不分种族的被“边缘化”。实际上,经济不应该只看“增长”,应该还要看待其“分配”的面向。

过后政府又公布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破纪录的数字。同样,这些数据也引来人们的疑惑。部分人士指出,政府公布的是“进口”加“出口”数据的总和,并认为“出口”数字才较能真正反映国家经济的现况。

国际贸工部提出的2006年外来投资数目比较2005年提升了1.1%。然而,根据联合国的估计,我国2006年的外来直接投资,实际上比2005年萎缩了1.6%。两组数据的差异,还出现于国际贸工部公布的,是“被批准”的外来直接投资,而联合国估计的却是“实际”的外来投资。

数字的差异,未必代表政府故意作假,欺骗人民。对于统计学略有认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数字只能到表状况的某个侧面而已。选择性的凸现某些数据,或是对数据进行诠释,往往可以制造某些现象。

从积极面而言,经济数据不同观点的出现撞击,也显示民间以及学术界关注在全球化激烈竞争下,马来西亚究竟要何去何从?在媒体当中出现关于经济现实的理性辩论,更显示媒体,贯彻“兼听则明”的开放态度。

然而,如果以上的种种数据,更多是财经专业,或是学术人员更为关注的;草根民众可能认为股市指数是经济实况的更直接的衡量标准。这种化约性的认知,实际上是危机四伏的。股市飙升可以是非理性市场的现象,也可以是投机性热钱的炒作,未必与经济现实相符合。

股市的指数本身是客观的指数,并不会出现指数真伪的质疑,更无需面对某些人士“公开方法论”的挑战。领导人面临炽热的牛市,看来很难把持得住,不善用良机宣扬“经济大好”。首相阿都拉日前预测隆综合指数将能达到1350点的乐观预测,看来正是基于这种心态使然。但实际上,这却是风险巨大的政治豪赌。

“化约式”的经济宣布,能换取民众的政治支持,这是我国政治“民粹”体质的反映。力求出位的新进政客,当然时时会利用这种现实“玩政治”。然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首相,却不应贸然预测股市走向。即使没有出现股市调整的现象,这种做法未免显得不够专业。

最新报道显示,首相依然呼呼吁人民对大马股市,保持信心;并强调“我国股市不应该因为外国股市暴跌而被影响”。在股市出现“调整”现象时,首相呼吁人民保持信心,这可以稳定市场情绪,还可以理解。但是,指出“我国股市不应受其他国家股市影响”,却显示国家领导人对马来西亚开放型经济的事实,并不理解。

如果首相这番言论是希望国内股民继续进场扶持,就能扭转乾坤,这就是继“1350点”预测后,另一个无根据,且不责任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