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二月 12, 2008

华教政治化的危险博弈

我在《南洋商报》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华教政治化的危险博弈

全国大选前高调宣布增建议及搬迁华小,引发了这是否为大选糖果的争议。大选糖果似乎不仅仅意味着某些举措,为应付大选,拉抬选情的动作。
“糖果”更重要内涵,是指一些暂时性的、权宜性的动作,对根本议题至少是暂时搁置的。所以,如果执政党在大选前宣布制度化增建华小,这虽同样可以提高华裔选民的支持,但就不算“糖果”了。
至少从表面而言,有“糖果”好过么没“糖果”。但“糖果”的说法,毕竟具有奚落执政华基政党“当家不当权”的意味。无怪乎关于“糖果”的提问,会引起一些领袖的不悦。
从政治功效而言,“糖果”看来还会相当有效,因为一般选民未必会从宏观格局,长远视野看待人民权益。权宜性的举措,可以被当作骄人的成绩单,获得群众支持。
反对党应对糖果攻势,提出的反应主要是“增建华小应该制度化”、应该“按需求增建华小”。这些看似合理,但从政治论辩的角度而言,还得提防执政党的反击。
执政华基政党可以提出“增建华小制度化”在政治现实上是不切实际的。反对党以及华教人士不应采取“宁为玉碎”的态度,而轻视可以务实获取的具体成果。
跳脱执政反对党的政治攻防论述,选前增建华小争议是否仅仅是“政府做得足够与否”的问题吗?选前增建华小是否有其他更根本的影响?
既然此次增建华小数量空前,又与全国大选紧密关联,人们似乎应该思考大选过后所可能出现的局面.
如果执政华基政党选举成绩亮丽(无论是否是基于其他因素),人们可以解读“糖果”策略奏效。以“最小成本,最大收获”为原则,执政党在往后大可如法炮制“大选糖果”。
这必将使“制度化增建华小”更难落实,因为只要增建制度化,糖果策略往后将难有用武之地。此外,在非选举年的华教发展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因为大部分资源需要留到最后来制造糖果。对华教的发展,这最终会否得不偿失?
如果执政华基政党大选成绩暗淡(无论是否是基于其他因素),有心人也可能解读:既然增建华小无法提升华基政党的支持,往后不管是为了选举与否,都无需增建华小。
以上第二种情境,确实可以构成华裔选民的心理压力:如果不投执政党,后果只会更糟。执政华基政党目前尚未大肆突出“提醒”选民这种危险。这算是避免运用心理威胁论述的自我克制,希望能够继续维持。
无可否认,以上两种情境的发生并非必然,因为还有其他因素交错运作影响。但是上述勾画的可能局面,却是建基于一个事实:“华教的政治化”。
“华教政治化”当然不是此次增建华小宣布后才发生。但是把“增建华小”与“大选”如此紧密捆绑,却是空前的。这也把华教命运卷入大选激流当中,进行危险的博弈,甚至还要面对两难的处境。
政治考量,看来造就了此次华小增建的“成果”。但仔细分析,华教似乎也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在政治生存面临考验的时刻,似乎没有人愿意推动一个最能保障华教的动作:华教的“去政治化”。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