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一月 03, 2008

“鸟尽弓藏”先兆可见?

我在《南洋商报》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鸟尽弓藏”先兆可见?

向东马人提到1963年沙巴砂拉越“加入”马来亚联邦,往往引起很大的反弹。事实上,东马两州是与西马“共同建立”马来西亚。西马人的误解,来自多年来权力失衡的局面。

可能也是类似的情况,当年民政党、人民进步党等是“加入”联盟,组成国民阵线,还是“共同”创建国阵?这方面的争议似乎不多。

然而,无可否认,当年这些政党的抉择,确实稳定了后513的大马政局,更确保巫统政权在接下来日子,牢牢掌控马来西亚。

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敌人,一切皆是权力交汇博弈的场域。民政党当年掌握槟城政权,加入国阵,渡让部分的政党自主权。

既然所谓的历史结合,就只是利弊权衡后的政治性决定,时移势易,有人要“鸟尽弓藏”,自然无可避免,甚至可说是可以预期的必然。

人民进步党要增加竞选议席,大声嚷嚷,惹来巫统领袖“不高兴?离开国阵!”的言论,当众羞辱。这虽是个别领袖言论,然而巫统党内,或是国阵机制,别说惩戒,连批评该领袖的声音也没有,这显示了什么?

民政党青年团副团长巴兰佐迪提出“大马印裔从生到死都受到歧视”,语惊四座。但言论内容挑起某些人士神经的,似乎不是印裔处境的部分,而是巴兰点名炮轰希山凯利,以及巫统玩弄种族情绪。

巴兰还提出巫统“ 常把其他国阵成员党当成沙包”,十分巧妙,因为在言论过后,马上就有政治现象佐证其言论。

希山要挟巫统要与民政党断绝关系,民政党魁许子根反击希山言论令人失望。一来以往,打成平手,更何况民政已声明纪律对付巴兰,照理“国阵精神” 应该进入画面,事件收场。

然而,希山再度发难,直指“断交论”并非人们所指的“威胁”,而是“声明”。当然,从语言逻辑而言,“威胁”与“声明”,并无冲突矛盾,甚至可以结合:希山的发言就是“威胁性的声明”。

当然,希山的重点是:“断交论”并不是说说而已,讲到做到。发展到此,不见国阵号称全民领袖的出面提醒:“不要在媒体互相指责”,最终结果,民政党当众被辱。

人们必须理解,即使状况如此,民政党不可能离开国阵,甚至在来届大选当中,还是要为整体国阵极力拉票。但是民政党支持者应该认清,来届大选槟州的微妙局势。

如果来届大选过后,槟州国阵掌握三分二的席位,轻易修宪,重划选区,民政党槟州地位就可能正式成为历史。但如果民政选情惨淡,其地位未尝不是岌岌可危?

既然两种局面之下,民政党地位都不乐观,人们难道不应以更宏观的角度审视局面,把考量专注于到底我们要以选票认可无理威权的放肆统治,还是强化民主制衡的行动力量?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