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十月 17, 2007

三山九九的文化动员力

我在《南洋商报》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三山九九的文化动员力

十月十四日,马六甲三保山上,穿上红衫的各方人民,参与了由甲华堂青年团主办的“三山九九”,重阳登高活动,场面浩大,这是三保山多年未见的难得场面。
此次活动的灵魂人物,正是甲华堂青年团团长柯新庆先生。他为活动致词时就提出要人们“局安思危”的观点,并重提80年代铲平三保山的历史;唯有让三保山更具生命力,任何“铲平三保山”的“邪念”,才不得重生。
“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理所当然,原本并不蕴含所谓“捍卫文化遗产”的含义。早在战国时期,登高望远、饮菊花酒的风俗,就已经盛行。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重阳节”的意义,当然更加的丰富。
对于马来西亚华人,重阳节原本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然而,当被赋予本土特殊意义时,我们可以看见这个节日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重阳登高,对马六甲居民而言,要登的山,当然是文化意味浓厚的三保山。而提到三保山,人们自然联想到80年代轰轰烈烈的三保山保卫战。
多年过去,三保山争议不再。然而,放在文化遗产维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角度来看,“铲平三保山”的背后动因,看来不曾消逝。
从首都郑木故居被拆除,再到双溪毛糯麻风病院只能局部保留的例子当中,我们看到政商利益凌驾文化历史考量的悲哀。
甲华堂青此次发动声势浩大的“三山九九”运动,不知是否是基于当下历史文化遗产被边缘化的趋势,而产生的忧患意识?
如果真的存在所谓的的“忧患意识”,这当中看来还包括族群焦虑的成分。甲州日前的养猪业纷扰,正好显示种族政治下,为求上位政客,牺牲其它族群利益的政治运作。
这正好是马六甲州多年前历史的重新搬演。因此,在种族主义气焰高涨的当下,重燃对三保山“居安思危”的意识,非常自然。
当然,此次活动获得多个社团以及个人的支持,正如柯新庆所言,是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个三保山,象征着对于文化以及历史的坚持”。
然而,把心中的坚持,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始终是一个距离。活动受到热烈响应显示着个距离已经被跨越。
传统华团,面对社会现代化的冲击、以及政党人士渗透的企图,急需突破困局,寻求出路。这次甲华堂青成功展现的“文化动员力”,令人振奋。
换个角度而言,各社团以及个人,“可被动员”的能力,也显示建构更大公共空间的巨大潜能。
这个潜能如何进一步的被发挥?或许才是当下的整个社会的考验。如果“文化动员力”能够成为激活地方活跃空间的推手,对于社会整体的发展的效果,肯定更为显著。
诚然,从历史文化的范畴,转向现实生活的面向,肯定面对更大的阻力。华团向来秉持的“超越政党,不超越政治”的理念。然而,国家机关还是不时对民间非党派性的政治诉求,充满敌意。
此时,暂时的避重就轻或许是可以理解的策略。唯有建构更为稳健的“文化动员力”,更强的群众参与性,民间自发的社会变革,才有可能。

1 Comments:

Anonymous 匿名 said...

wat say u
why u always invite the same person again and again to appear in the talk show huh??
zheng min lih - got give u any money ahhh??
pls let others a chance lar !!!!!!!

19 十月, 2007 18:03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