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九月 07, 2007

《终身学习》运动的再起步

我在《南洋商报》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终身学习》运动的再起步

相较于三年前刚刚推展的时刻,《终身学习》在9月1日推展的第二阶段发展,所获得的关注甚至争议,算是相对的少。
三年前,《终身学习》的推展引发马华公会“逃离政治”的指责。三年过去,反思《终身学习》运动的阶段成就,我们可以先审视这个指责。
90年代的小开放,以及协商政治的局部成就,自然令马华,甚至整体华族社会,都有空间在政治博弈当中,稍微喘息,并开始思考如何强化族群内部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推行,看来是基于这个背景。
过去三年,国内政治发展,基本上是更多族群议题的出现以及发酵。这可以算是与之前年代的大不相同。在如此情势之下,马华即使要“逃离政治”,也未必能“如愿以偿”。
自新经济政策推行以来,政府以族群为本位的“辅助”政策,时时引起华社的不满。在极力抨击政府“拐杖政策”危害国家竞争力的同时,华社族群自救的运动,屡屡在历史上出现。
我国华文教育发展的严峻形势,促成了华社民间对于惊心动魄的华教捍卫运动。然而,在经济领域,华族社会的自救运动,成效相对有限。
从历史的脉络审视,《终身学习》可能可以算是族群内部自强运动的延续,并且具有人们极可能忽视的重要性。
无疑,政府的“拐杖政策”常常被指无法令土著社群真正面对全球化挑战。我们还时时听到人们提出华族社会在面对重重困境时,适应能力超强。然而,这是普遍的现象,还是个别杰出人士的特例而已?
撇开企业竞争力不谈,从个人层面而言,国内族群本位的政策,导致的是教育素质的普遍地落。虽然华族学子可能还是具有相对的优势,但是整体素质被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
大专毕业生素质低落在华族学子当中,也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指责友族毕业生素质低落的同时,很可能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在此背景下,《终身学习》运动,自然可以扮演强化各领域人力能力的角色。
《终身学习》第二阶段的发展,强调“终身学习网络”,邀请各岗位的伙伴配合。看来背后的哲学,乃是让其进入“无人驾驶”(autopilot),制度自然运作的模式。
成人教育本来就是社会需求。许多营利,或是非营利性质的团体,一直多在此领域默默耕耘。《终身学习》运动执行团队,无需扮演重叠性的角色,目前也未必有充足的资源在各领域都做好成人教育的工作。
所以,《终身学习》当下扮演提供平台的工作,算是合理的定位。扮演的当,各领域的成人教育,应该会更获群众的欢迎。各种类型的学习,也能更好的协调,进而发挥事半功倍的果效。
当然,终身学习的机会,也往往面对城乡差距的问题。建立终身学习网络,自然可以让全国各地的有心人,能够有一套可以复制的模式。对于在终身学习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肯定能巨大的帮助。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