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八月 15, 2007

敏感问题闭门会议

我在《南洋商报》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敏感问题闭门会议

巫统领袖丹斯里慕尤丁建议国阵成员党举行闭门会议,商讨数项敏感课题,以达致国家新共识。慕尤丁的建议其实并不新鲜。
早在巫青团副团长凯利大谈“种族输赢论”引起各族反感之时,民政党前主席林敬益医生就曾经建议召开国阵大会,来应对国阵成员党之间的不协调。
慕尤丁还建议,在国阵闭门会议过后,把讨论扩大包含反对党以及非政府组织,以达到真正的全民共识。
在政治日益种族化以及宗教化的时刻,采取闭门会谈,看来是为了避免投机政客再次乘机发飙,与建立共识的意愿背道而驰。
然而,在国阵现有的运作之下,闭门讨论问题,难道不是持续进行的动作吗?幕尤丁是否认为,现有闭门讨论模式,绝大部分都只局限于内阁会议的讨论,所涉及的仅仅是内阁部长,难以达致具代表性的共识?
显然,这次闭门会议的建议,是有别于一般议题性的探讨,而是向更全面根本的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正因如此,这个所谓的会议,最终的影响也可能是非常巨大的。
此建议中的闭门会议,在议题上可能更宏观全面,涉及的领袖可能更多,媒体宣传方面可能更集中。然而,在国阵现有运作模式下,闭门会议是否可以产生突破性的共识?令人怀疑。
无可否认,全面根本探讨国家共识的重要性。然而,在国家独立50年过后,国家共识为何依旧是一个问题?这恐怕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早在马来西亚独立之时,国家已经订立了至高无上的社会契约:《联邦宪法》。在独立之时,我国就已经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联邦宪法》是在考虑到多元种族族、多元宗教背景之下订立的。这份具有法律效应的“共识”何时变得无法凝聚人民,无法力挽狂澜,防止各族之间的渐行渐远?
从华族的角度而言,国家独立的契约依然庄重:不分种族维护各族人民在生命、财产、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学习母语等等的基本权利。如果当权者不背弃这些原有的根本保障,我们根本没有需要此时此刻再来建立什么“新共识”。
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在民间层次,各族之间根本上就是可以和而不同的生存,融洽的共处。然而,在种族政治下,这些融洽往往是种族性政客煽动下的第一受害者。
各族人民要有真正的共识,首先要去除的两大障碍是“种族政治”和“宗教政治”。不去除这两大障碍,任何的闭门讨论,任何的“共识”只不过是橱窗粉饰,没有实际意义。
我们真的无须奢望种族性政党在国家独立50年后突然醒悟,自愿放弃种族政治。实际上,在2004年全国大选空前胜利后,在掌握巨大人民支持的时刻,执政党确实可以把握契机,淡化种族与宗教政治。然而,实际上种族主义的政治基因最终还是无法被超越。人民无须再有幻想,反而应该认清:在政治领域壮大反种族主义力量,才是长远但必须始于足下的工作。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