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八月 30, 2007

提防“领袖身边人”

我在《南洋商报》专栏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提防“领袖身边人”

在种族政治之下,人们常常把目光焦点放在种族性政党。但在实际的政治运作当中,某些在政党体系之外的个别人物或许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强势族群领袖,身旁会有一些他族的人物。由于社群之间在语言以及社会价值取向的差异,这类人物实际上扮演这类似“桥梁”的关键角色。

诚然,在政治势力出现落差的情况下,族群政治出现势力差距,在所难免。华基政党极力主张伙伴政党并非“主仆关系”,实际上正是对于这个现实的理解乃至焦虑。

焦虑可以源自自觉。对于“并非主仆关系”的呼喊或许不符合现实。然而,作为一种拨乱反正的动作,或是作为应对强势力量时的自我期许,这类言论,确实还是有着巨大的价值。

纵观历史,权力不仅是腐败的根源,它也同时能够吸引许多为其卖命的人物。这种现象古已有之,于今尤存,更是个别社会威权性质的展现。

在马来西亚的政治脉络下,这类人物很少获得媒体的报道以及群众的关注。在加上其职权之性质没有获得群众支持的必要,此类人物的所作所为很难加以制衡。

当然,如果仅仅扮演好“桥梁”的角色,根本无须谈论任何的制衡。然而,这等人物也并不能免疫与权力的腐蚀力量。

在多元种族社会,各族群的关注焦点与价值判断自然有别。在“和而不同”的理念尚未成为我国社会坚定的共识之前,对于他族社会的观点的接触自然或多或少会有文明撞击之效。

“领袖身边人”这时正好掌握弱势族群的命运。只要对于弱势族群领袖甚至个人的言论,进行翻译,加以“编辑”,做出有倾向性的“结论”,自然有人“吃不了兜着走”。

掌握这等生杀大权,自然可能导致自我膨胀的现象。无需历经政党政治惨烈的政治竞逐上位,这等人物就足以左右自我族群的命运,更别说是任何的个人。

但人们切不可幻想,掌握如此权力的人们,个个都能善用这个权力,促成族群间谅解以及权利双赢的最大化。反之,由于其权力的根源来自族群地位的差异,其所作所为显然是以强化“主仆关系”为议程的。

要达到这个议程,站政治主子强势族群的观点,审查剿灭自身族群开放性的言行,成为了首要的工作,即使这并非其权责,即使其政治主子并没有明确指示如此做法。

当然,“领袖身边人”并不孤单。所谓“物以类聚”,得志小人岂会缺乏向其靠拢的同类? 有些人基于自身利益、或是狭隘的怨恨,借助“领袖身边人”的力量,欲拔除眼中钉,使相关领域乌烟瘴气,也在所不惜。

当然,“领袖身边人”也并非个个如此,我们无须“一竹竿打翻整船”。即使出现欲兴风作浪的这类人物,强势民族领袖也并非“省油的灯”。在更多的个案当中,领袖个人的魄力与才华,或许恰好构成这类人物的最好制衡。

1 Comments:

Anonymous 匿名 said...

伴君如伴虎。
大家都知道,富貴險中求。

06 九月, 2007 23:20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