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一月 13, 2007

媒体工作者应团结一致

我在南洋的最新稿件,此为原稿。刊出的稿件已被大幅修改。请指教

媒体工作者须团结一致

新年伊始,在2006年历经多宗媒体事件的风云人物王彪民,从广播界转战电视媒体,在NTV7新的清谈节目《我们仨》担任主持。节目上星期六(1月6日)已经开始启播,听说颇获观众的支持。
节目以轻松的喝茶聊天的方式,以一般人切身的角度,探讨社会民生问题,基本上还可以定位为时事节目。本地部分电子媒体,可能基于市场考量,大多以制作播放娱乐节目为主,《我们仨》的诞生,显然有积极的一面。
以目前的情况而言,电视媒体的时事节目包括了:第二电视的《你怎么说》、寰宇电视AEC的《就事论事》以及最新的《我们仨》,应该足以构成良性竞争,以及通过发挥各个节目的特质,共同打造更为活跃的媒体议论空间。
本地中文阅听人,向来主要通过中文报章,理解新闻,议论时事。在本地华人独立至今面临挑战不断的现实下,中文报业成为凝聚华社民意的机构,被广大华社寄予厚望。
华文报章向来扮演传达华社民声的角色,其报道评述触碰当政者往往在所难免。正因如此,当政者或者某些政党,都会以各种手段加以收编驾驭华文报章,意图消灭批判性的声音。
在利益集团掌控了行政资源、财团协作,以及媒体法律护航的状况下,华文报业生态,如果说至今还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看来较难令人置信。但即使如此,我们坚信华文报业内部,依然充满着专业的新闻工作者。
相对于中文报章的新闻工作者,中文电子媒体工作者生处庞大媒体机关、甚至国家机关本身的边缘位置,一般上所获得的资源都相当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文电子媒体工作者,毫无发挥的空间。
NTV7(已经暂时停播)的时事节目《追踪挡案》在课题筛选以及制作方面,就时时都有佳作。节目在处理部分的课题,包括大学校园选举以及中文报业整合的议题时,都能做到客观、中立及尝试允许各方提出意见的原则。
中文平面媒体要如何看待电子媒体的崛起?如果能够站在媒体专业的宏观角度审视,平面与电子媒体应该还有更多串联合作的空间。
然而,串联合作并不意味着媒体之间的不应该相互督促甚至批判。在现代社会,媒体掌握了许多社会事件的话语权力。而任何的权力,如果不加以制衡与监督,必然导致霸权腐败的滋生。政治权力如此,话语权力亦如是。
媒体时常要求政府施政透明化,并且能够就公共议题公开辩论。但媒体不能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或抱着“我例外”的心态,充满敌意的面对他人的疑问,不以理性的辩论回应,反而滥用本身资源打压言论、对付他人。
面对如上的状况,其他媒体同业不应袖手旁观,或自以为可以坐享利益。扩张性权力惯用的伎俩之一,就是“分而治之,各个击破”。中文媒体工作者,看来已经来到团结一致,行动起来的关键时刻。

2 Comments:

Anonymous 匿名 said...

竞争、合作、批评本应该在讲“理”的氛围下进行,然而人们往往用“情”和“情绪”完完全全地掩盖了“理”。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15 一月, 2007 22:18  
Anonymous 匿名 said...

竞争与合作是不可并存的吗?
现今的媒体倾向的是名哲保身吧!
彼此的维护,也只有在利益诱导下出现,可悲附可叹!

资本社会带来了物的享受,带走了人的价值!

Snowpiano~~

18 一月, 2007 02:42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