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三月 19, 2006

政府民调应有明确效益

我在南洋的最新文章

政府民调应有明确效益

正如之前向外公布一般,公共投诉局(Public Complaint Bureau)终于落实民意调查的计划。本月11日,公共投诉局总监拿督卡立依布拉欣宣布,打响头炮的正是一个有关政府津贴应用在何处的问题。

民意调查的问题是:政府津贴最好用在:1.提升学校设施; 2. 提升卫生设施;3.提升公共交通系统; 4 提升水务素质; 5. 公共福利。调查主要通过手机短讯以及网际网络进行,并限期两个星期,或一直到收集50000个调查回应,方告终止。

调查提到“政府津贴”,虽然字义笼统;但是鉴于政府减低燃油津贴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效应,人们很难不把这个所谓的“政府津贴”,与之前减少燃油津贴所省下的44亿令吉挂钩。

燃油津贴减少,导致油价大副上涨,已经引发民间相当的不满情绪,甚至演变成数次的街头示威抗议。一些攸关民生的课题,往往最能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因此,此次由反对党发动的示威,可谓是看准民心直觉性的不满,顺势动员人民走上街头。

从消极面而言,政党利用民生问题鼓动群众,很可能仅仅是服务自身政治利益,借机打击执政党的威信而已。在此情况下,人民仅仅是被利用的工具。但从积极面而言,燃油津贴问题确实可以成为引发一般民众去思考更深层政经问题的契机。关键在于领导群众的政党,是否有诚意引领群众从感性的情绪,走向理性的结构关切。

燃油津贴的削减,作为政府长远规划的目标,是立足于我国油产未来局限之现实,并以更为妥善配置国家发展资源为目的。即使极力反对减少燃油津贴的反对党,倘若此时此刻执掌国家大权,也极可能不得不作出如此决定。

如今人们最为关心的是,省小来的44亿令吉,到底如何处置。副首相拿督斯理那吉就公开澄清,政府津贴绝对不会用来拯救官联企业。而首相本身也随后宣布设立44亿令吉的基金,全面提升国内的公共交通体系。

这项及时宣布,看来与日益膨胀的群众压力,有一定的联系。当然,政府对民怨迅速回应,本来就是体恤民间疾苦的良好风范。只是这次不等到之前高调推展的政府民调结果出炉,就匆匆决定津贴用处,就未免牺牲宣传政府民调的大好机会。

原本,如果政府民调的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民认为政府津贴应该被用于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政府也顺势服从民意,就必然使人民对政府民调信心大增。建立起此种威信,往后相信会有更多人民通过此管道抒发观点,从而真正做到下情上达之果效。

必须强调,政府用意是否如上所述,存属我个人猜测。实际上,政府民调与燃油津贴议题,很可能真的没有如此之联系。政府民调很可能只是选择时下热点课题,作为较能吸引人们注意的策略而已。

作为政府民调的第一次,我们实在不能以过于挑剔的角度看待。网站设计,手机传送大体上都蛮简易方便。只是此次政府民调的问题,要人民决定到底政府津贴最好应用于何处,其实际效益难免令人质疑。

问题的五大选项都是政府职权小应该关注的重要领域。纳税人的金钱原本都应该被运用于这些领域。问题结果只能够看出人民对哪个领域较为看重。即使荣登民调结果榜首,也未必代表政府应该把大部分的资源用于那个领域。毕竟,在所有选项都非常须要重视的时刻,政府的宏观调控就必须发挥更重要的角色。

如果问题设计欠佳,政府从民调中获取的资讯就未必具有实质效益。此次问题的选择,或许是以逃避敏感课题为其中一个考量。但是,如果长期进行无实质效益的调查,恐怕难以引起社会的关注,而公共服务局要从被动接受民众投诉,转型至主动鉴定民意的意愿,就难以实现了。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