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五月 06, 2007

依约华人选票取向的省思

我在南洋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依约华人选票取向的省思

依约州议席补选以国阵大胜告终。原本,补选的热潮应该会渐渐消散。然而,首相阿都拉分析补选成绩,发现依约区华裔选民转向,指示马华民政“探讨原因”。

在国阵的架构下,各种族政党负责争取不同族群的选票,是既有的游戏规则。首相把“探讨原因”的责任,交付马华民政,并不稀奇。

这项新闻获得中文媒体的大幅报道,引发一定的议论。从客观效果而言,媒体的大幅报道,可算是放大了依约州选民所传达的讯息。

国家领导人参政多年,并不是政坛新兵,对于依约华裔选民的转向,应该不至于无法分析当中原因。因此,无怪乎有人认为“探讨原因”的指示,是明知故问,似乎隐含着责怪的意味。

有人提出,马华民政这次,可谓被逼“吃死猫”。马华领袖的发言,其实极为“委婉”的企图撇清责任。实际上,这种“委婉”做法虽然是现有政治结构下的常态,但未必符合华社利益。

如果能更明确提出华社在各领域的不满,依约华裔选民的讯息还真的可能带来实际良性的转变。不论心态为何,至少国家领导人的指示是“探讨原因”。提出实际原因,不过是诚意直接的“说真话”,何错之有?

然而,一种似乎有点“小人之心”的说法是:在当下状况下,以依约华裔选民转向为起点,明确提出华社不满,似乎并不符合马华本身的利益。

马华在争取选票时,都是以“壮大华裔在朝声音”的说法为依据。如果依约华裔选民转向反而使马华的声音更嘹亮,就无异于自打嘴巴了。

实际上,过分的把选票数目,与华基政党在国阵政府内的谈判筹码挂钩是危险的。威权结构的惯性做法是:选票的增加时未必释放更多的权益,但选票减少时却可能削减权益。参与这等游戏规则,长远而言,必然使少数民族的权益日益式微。

无可否认,任何国家少数民族的权益(以及多数人民)要获得保障,首先要铲除的障碍就是种族主义的政治与统治结构,而这却是一个艰巨且长远的过程。

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各族人民,包括华裔以选票壮大多元种族政治力量,是我国政治历史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种族主义依旧横行的年代,代表少数民族,以族群为本位的政党(包括反对党),依然有存在的需要。但此类政党不止要“争一时”,也应该“争千秋”;在扮演当下功能时,也应时而警惕不会论为政治历史发展的绊脚石。

如何平衡“当下”与“未来”,确实是国内许多政党的一大难题。政治领域或许应该学习环保运动中,“持续性发展”的概念:“在不牺牲后代发展资源的情况下,进行当下合理的发展”

从华基政党的角度而言,积极壮大选票之外的谈判筹码(如:社团支持、国际网络、商业力量、历史道统等等),或许才是在政治领域追求“持续性发展”的合理做法。

1 Comments:

Anonymous 匿名 said...

hi...can i ask u whether waonline is still working?

20 五月, 2007 00:01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