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四月 22, 2007

博华注册需各方支援

我在南洋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博华注册需各方支援

经过十七年艰苦奋战,争取注册的博大华文学会(博华),至今依然面临重重困难。日前,博华代表亲自前往国会,会见朝野政党领袖,争取各方支持,签署呼吁有关方面允准其注册的备忘录。

博华代表前往国会,显示的是这班年轻人对于国家宪政体制以及国会功能的信任,也是青年以实际行动捍卫权益的良好现象。尊贵的人民代议士理应感到高兴,并且真诚协助。

反对党众多议员,爽快的签署了备忘录,并且表明愿意通过国会及委员会管道声援博华的注册。

执政党方面,会见博华代表的,是马青团领袖廖中莱、魏家祥以及王乃志。据报道,马青代表强调要以“马青的方式”协助解决问题,但却拒绝签署备忘录。

博华多年来不获注册,显示主流种族狭隘思维,多年来都没有改变。去年还传出高教部长宣布国立大专单一种族学会,不利各族团结;这不仅打击博华的注册,更对现有的大专华文学会,如:马大华文学会、理大华文学会的地位,构成威胁。

高教部最近一改去年的论调,宣布允许单一文化的学会出现。宣布过后,博大中华文化学会马上获得注册。然而,博大华文学会的注册申请,却始终没有头绪。非正式的消息指出,校方可能会基于博华性质与中华文化学会相近,拒绝博华注册的申请。

博华成立已经有17年的历史,而博大中华文化学会只有2年,校方在选择性批准注册,并且效率奇佳,不禁令人怀疑是否内有乾坤?

一种说法是:校方以及高教部意图扶持可以凝聚华裔生的替代组织,取代现有的华文学会。这主要是因为,国立大专的华文学会,传统上都把社会觉醒,当作活动的重要一环,展现一定程度的批判性。

有关方面可能意图建立一个较容易掌控,并且把活动局限于表演性文化活动的组织,从而带领华裔大专生逃离政治。

这种说法,当然具有高度的揣测性。但我们可以从四大层面判断其可能性:第一,中华文化学会是否把活动局限于表演性质的活动?第二,中华文化学会是否能够对社会议题,发出批判性的声音? 第三,中华文化学会是否与执政党领袖有过于密切的联系?第四,中华文化学会的领导层是否通过公平的民主票选选出,还是有其他特定的遴选程序?

我不知道博华代表对于“马青的方式”,有多大的信心。魏家祥对陈业夫在歌曲版权收费事件的狂轰滥炸、穷追不舍,应该也算是“马青的方式”,不知是否也会同样运用于博华注册的课题上?

博华的朋友们可以存有幻想,但是请参考借鉴大马华团的发展史。曾几何时,华团也具有高度的批判性,并且对单元主义的国家政策,勇敢对抗,真正展现公民社会特质。

但那些已是如烟往事。问题是:谁促成了这个转变?分裂、渗透、收编戏码还是一再上演,只是对象转变而已。如何确保历史不会重演?责任不应仅仅落在几个大专生身上,整体社会的关注与支援才是关键。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