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二月 27, 2007

“领导风格不同”的杂想

我在《南洋商报》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领导风格不同”的杂想

熟悉大马政治环境的人们,应该都会领会一个现象,当政治领袖一再“澄清”某项“传言”时,“传言”反而可能确实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当年,前首相马哈迪以及副手安华,都曾经公开否定失和的“传言”,更表明两人关系良好。但过不久,安华就被撤职逮捕。

近来,有关马华公会高层的一些传言,坊间也有流传。对于党外人士,此类传言并不会引起多大的关注。在媒体所能够看到的,更多是相关领袖的“澄清”。

“澄清”状况,是任何当事人的权利,也显露愿意面对群众的透明化态度。但是,当“澄清”的力度过大,次数过多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引人怀疑。目前情况,虽不至此,但依旧需要小心翼翼。

较早前,有人提出某些马华领袖之所以被“误会”为“失和”,乃是因为“领导风格不同”所致。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不同的领导风格,未必意味着冲突对立。反之,不同风格的配合,可能在团队运作方面产生互补的化学效应。

谈到“领导风格不同”,最近有一个小插曲,显示马华公会如何面对“领导风格不同”的现象。马华副总会长拿督翁诗杰,在网上公布选区拨款申请详情,引来部分人士的赞赏。

马华公会面对这番议论时,原本可以选择同样赞赏翁诗杰;虽然无须强制,但可以鼓励其他领袖效仿。但是,据报道,马华领导层却认为翁诗杰的做法“个人作风”太强,引起部分领袖的不满。领导层也议决其他领袖,无需效法翁氏的做法。

其实,“领导风格不同”现象更为凸显的是,各领袖的部门表现。马华在内阁有四个部长职位。即使在过去,每位部长的处事风格,都一定有着差异。

但从媒体报道的角度而言,目前马华部长部门表现最为出位的,要算卫生部长拿督斯里蔡细厉医生。或许出于华族“以和为贵”的心态,一般上部长都会精良与辖下业者保持良好关系。

然而,蔡部长在实行《私利医疗设施法令》时,就引起私人诊所医生的强烈不满;在猪肉长肉济的课题上,又与猪农对抗。整体而言,蔡部长给人的形象是:在维护人民利益的方面,其态度是坚定强硬的。

既然是有所差别,各部门领袖的作风,引起人们的优劣判断,实在所难免。当然,部门办事效率或许真的不应成为领袖能力的唯一比较标准。毕竟,各部门的运作有所差异,可以发挥的空间,也必定不同。

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黄家定最近提出,任何政治团体存在派系,是非常自然的现象,关键在于团体内部是否存在妥当的机制,避免派系竞逐恶质发展。

良好体制的重要性,毋庸讳言。然而,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意识的低落,却在再再显露建构健康政治文化的迫切性。

马华目前所谓的“建构健康政治文化”,主要指向各级领袖。但是,对于基层的政治教育工作,可能还更为重要。当基层不再容易被“吃喝玩乐”的活动所动,而更真切的关注实质的政治问题时,“健康政治文化”才算真正的建立。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