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四月 05, 2007

开创政治辩论新风气

我在《南洋商报》的作品,请指教

开创政治辩论新风气

马六甲州马接区补选将至,预料参选对垒的两个政党,近来在媒体上不断喊话对骂,好不热闹,最近更演变成双方就进行政治辩论的事宜,进行交锋。

马青总团长廖中莱之前提出行动党对建国毫无贡献。行动党遂提出就“行动党对于建国的贡献”,进行两党的政治辩论。行动党社青团还提出要义团长对团长、副团长对副团长等等同等党职领袖的直接对垒。

有传媒报道马青总团毅然接受了这个挑战。然而,后来却传出马青提出反挑战,要更换辩题以、对垒的领袖以及建议进行电视直播辩论。马青提出的辩题是:“行动党不是一个实行打压文化的政党”。

提到辩题,行动党原本提出的辩题,即对自己不利,也并不恰当。当辩论题目锁定在行动党时,敌对方面当然可以对该党的负面事件大做文章。但是,由于辩论的挑战来自于廖中莱的指责,采纳这个辩题,还不至于毫无根据。

在马华公会的历史上,廖中莱并非第一个或是唯一提出类似“行动党对建国无贡献”的领袖。实际上,以马华的政治理念而言,对行动党作出如此评价,当然是预料之中。马华也应该有足够的理论基础,佐证以上的评价,根本无须惧怕辩论。

因此,如果马华当时以更坦然的姿态面对挑战,与行动党进行沟通安排,对于辩论细节形式进行协调,对于马华整体形象,应该是颇有助益的。然而,我们看到的是马青高调的“反挑战”。

反建议的辩题,格局过于小家子气,更是一面倒的专注于辩论其中一方政党的内部弱点。这种辩题设定,对于马华及其个别领袖的的伤害,是多方面的:

第一,人们可能因此认为,马华无法论证“行动党对建国无贡献”的言论,所以在辩论前就想逃离这方面的论证责任。实际上,社青团确实也提出类似的攻击。

第二,人们也可能认为,马华提出对对方不利的辩题,显示想要通过辩题设定,先获取先天优势,“赢在起跑点”。政治辩论虽然并非比赛,但是如果无法展现一定的“运动精神”,对自身形象,弊多余利。

第三,人们还可能认为,马华提出这等辩题,目的根本上是要回避这场政治辩论。因为如果行动党无法认可这个辩题,双方没有共识,辩论肯定告吹。马华虽然可以反讥对方不愿意接受“反挑战”,或指责行动党只是“博取政治宣传”,但请不要奢望冷眼旁观的民众,会全盘接受如是说法。

我始终认为,当今的马华,尤其是年轻的领袖,都认可政治辩论的价值与意义, 也并不惧怕任何形式的公开论政。两年前,我在哗FM主持的马华当选特备节目时,许多领袖,包括涉及这次争议的廖中莱,都积极参与,并且有不错的表现。

政治辩论,是严肃的理念交流与交锋。因此内容的扎实,远比个人的口才更重要。其实,平实的陈述,未必会落后于慷慨激情的演讲。因此,只要有理有据,执政党或反对党,都无须惧怕辩论、逃离辩论。
马接选举不过是一个州选区补选,再加上下届大选将至,选举成绩未必如此重要。然而,如果这次政治辩论可以发展成一股风气;往后朝野政党可以针对各种议题理性辩论交锋,马接补选未尝不可成为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重大里程碑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