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2007
忘了上载的一篇旧稿
1987-2007
依约州议席补选落幕,国阵大胜。一般上,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评价:国阵的发展主意奏效,民主自由的诉求,始终难以在乡区民众心中,获得一席之地。
50年的国家独立,令人悲叹的,是国家的城乡悬殊,似乎不仅仅在于发展与财富,更在于现代社会基本的民主意识。
民主自由不是发达国家的奢侈享受。实际上,威权越横行,民主的角色就更加重要。威权社会是少数统治精英剥削大部分人民的社会。
被剥削的,绝不仅仅是那些站在最前线捍卫民主的人士。享受稳定生活的中产阶级,也不是最大的受害者。那些多年来被忽略的社群,最需要民主发挥影响,让原本应该协助他们提升生活的公权力,真正发挥其善治的功能。
然而,长期被边缘化的族群,也最容易被威权一蝇头小利收买。所谓的巨额拨款,为了维持威权结构,不过是小小的成本而已。更何况,这个成本,也并非威权体制的私有财产,而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
一场选战,同样令人悲叹的,还在于大家只能在“朦胧美学”中“欣赏”现实。是的,我们朦胧的知道,暴力事件发生了。但那似乎是双方阵营情绪失控所致,甚至还可以归结为某些政党参与选举时特有的现象。
朦胧的印象很多,评价语言也很多,但事实的细节,似乎没有人去发掘。又或者即使发掘了,也不会有公告天下,让社会议论的空间?
或许,选战最有意义的部分,乃是再次让人们回到20年前的历史,来一次历史的从新回顾解读。1987年华社的风雨飘摇,对于华社已经如此遥远。
20年来,我们是否已经告别危机?这样的历史重温,应该至少引发如此的思考。还是我们的危机,已经以“更好的包装”出现?站在抗争线上的人们,是否也应该检讨为什么,晚近的一些危机,似乎关注支持的人们,越来越少?
有人说,1987年的风波,不过是个人极端主义的结果。这或许只是选战的策略语言,不具任何的学术价值。然而,如果此议题能够引起华社的历史辩论,或许我们更好的警惕现实。
1987年茅草行动的受害者当中,至少林吉祥,以及在华教界德高望重的沈慕羽老先生,已经做出简单的评述。令人期待的,是更深入的分析,更多当事人站出来发掘这段历史究竟有还有什么,可以为当今局势提供宝贵教训的?
1987-2007,20年,政坛人士起落几许,不变的是种族威权政治、不变的是可以在非常时刻派上用场的法律结构。
变的倒是当年所谓的“极端分子”。“变” 原本并不必然具有贬义。很多改变,其实展现的是承担的勇气,以及求新的智慧。只有不思长进、以己度人的人,才会肤浅的人为“变” 就只可能是虚伪。
1987-2007
依约州议席补选落幕,国阵大胜。一般上,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评价:国阵的发展主意奏效,民主自由的诉求,始终难以在乡区民众心中,获得一席之地。
50年的国家独立,令人悲叹的,是国家的城乡悬殊,似乎不仅仅在于发展与财富,更在于现代社会基本的民主意识。
民主自由不是发达国家的奢侈享受。实际上,威权越横行,民主的角色就更加重要。威权社会是少数统治精英剥削大部分人民的社会。
被剥削的,绝不仅仅是那些站在最前线捍卫民主的人士。享受稳定生活的中产阶级,也不是最大的受害者。那些多年来被忽略的社群,最需要民主发挥影响,让原本应该协助他们提升生活的公权力,真正发挥其善治的功能。
然而,长期被边缘化的族群,也最容易被威权一蝇头小利收买。所谓的巨额拨款,为了维持威权结构,不过是小小的成本而已。更何况,这个成本,也并非威权体制的私有财产,而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
一场选战,同样令人悲叹的,还在于大家只能在“朦胧美学”中“欣赏”现实。是的,我们朦胧的知道,暴力事件发生了。但那似乎是双方阵营情绪失控所致,甚至还可以归结为某些政党参与选举时特有的现象。
朦胧的印象很多,评价语言也很多,但事实的细节,似乎没有人去发掘。又或者即使发掘了,也不会有公告天下,让社会议论的空间?
或许,选战最有意义的部分,乃是再次让人们回到20年前的历史,来一次历史的从新回顾解读。1987年华社的风雨飘摇,对于华社已经如此遥远。
20年来,我们是否已经告别危机?这样的历史重温,应该至少引发如此的思考。还是我们的危机,已经以“更好的包装”出现?站在抗争线上的人们,是否也应该检讨为什么,晚近的一些危机,似乎关注支持的人们,越来越少?
有人说,1987年的风波,不过是个人极端主义的结果。这或许只是选战的策略语言,不具任何的学术价值。然而,如果此议题能够引起华社的历史辩论,或许我们更好的警惕现实。
1987年茅草行动的受害者当中,至少林吉祥,以及在华教界德高望重的沈慕羽老先生,已经做出简单的评述。令人期待的,是更深入的分析,更多当事人站出来发掘这段历史究竟有还有什么,可以为当今局势提供宝贵教训的?
1987-2007,20年,政坛人士起落几许,不变的是种族威权政治、不变的是可以在非常时刻派上用场的法律结构。
变的倒是当年所谓的“极端分子”。“变” 原本并不必然具有贬义。很多改变,其实展现的是承担的勇气,以及求新的智慧。只有不思长进、以己度人的人,才会肤浅的人为“变” 就只可能是虚伪。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