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二月 22, 2007

巴都达南选战观察

刊登于《南洋商报》的专栏文章

巴都达南选战观察

巴都达南补选落幕,国阵候选人高票当选。此次补选正好发生当今执政党推出许多不得民心的政策之后。原本,人们可以期望补选可以成为人民向政府传达不满信息的时刻。

然而,巴都达南是乡村选区,更是巫统传统的堡垒。原本最有能力竞逐的回教党,也连同人民公正党一并杯葛补选,抗议选举委员会无法公正的举行选举。

鉴于在野党所要传达的信息,通常难获得主流媒体的报道,杯葛的举措可以说是制造一个可以教育群众的良机。

虽然有人指责独立人士黄志彭的参选,打乱了回教党的战略,但事实可能恰好相反。如果黄志彭没有参选,国阵候选人将得以不劳而获。在主流媒体不可能配合兴起“选委会不公”舆论的情况下,国人对于这个选区的关注点,就会迅速的流失。

反之,正是因为选战出现,人们才会对杯葛选举的效应更加的关注。然而,无论是国阵候选人不劳而获,还是投票率超低,当政者同样不会因此大幅改革选举机制,或是选举委员会的成员的。

传言回教党还打算杯葛来届的全国大选。杯葛全国大选,相比杯葛州补选,不可同日而语。对于回教党的前途,这是一个风险极大的政治豪赌。但是,也正因如此,这种做法的宣传效应,也肯定比杯葛补选,更具力量。

然而,任何政治力量放弃以常规的议会制度,进行政治斗争,都令人怀疑其要如何延续其政治生命。敌对政治势力,也正好可以指责回教党,要摒弃和平常规的政治斗争,转化为采取像许多回教国家宗教势力夺取政权的手段(如伊朗)。

巴都达南补选的独立候选人黄志彭,损失五千令吉的按柜金,但换来几天的全国关注。黄志彭提出选举期间,国阵政府滥用行政资源竞选的指控,可说是善用了这个发言权。但是如果全程都能够阶段性的提出更多的全国性议题,就更有意义(虽然应该还是无法扭转结局)。

由于独立人士是华裔人士上阵,国阵内部的华基政党,对于此次的补选,颇为关注。选前,我们听到部分华基政党人士,提出如果华裔选民投票大力支持国阵,华基政党将能够“更大声讲话”。

选后,这类的言论就消失无踪。华基政党宣称获得华裔选民的大力支持,但也指出这显示“华裔选民支持国阵政府”、“华裔选民支持首相领导”等等说辞。

无意之间,这等于是说巴都达南选民实际上通过选票认可了政府之前的一系列的表现,包括:燃油涨价、纵容种族性政客的嚣张和一面倒的收费大道和约等等

“华基政党更大声讲话”是否够转化为实际的效益,我们且让时间证明。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华基政党补选一过,就已经不能大声说自己“能够大声说话”了。这种选前选后变脸的把戏,虽然并不新鲜,但是如果不是这次补选的提醒,或许我们要道下届大选后,才会记起。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