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十月 30, 2006

媒体垄断的伤害

南洋商报拒绝刊登以下的稿件,请拜读指教,谢谢!

媒体垄断的伤害

资本家意图垄断市场,本来是资本主义逻辑下可以预期之事。市场垄断意味着资本家对各种市场因素的掌控,对于垄断企业的获利有显著的功效。
然而,可以预期并不代表一般消费群必然要臣服与此种逻之下。反对垄断不仅仅是公民意识觉醒的显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法律甚至还要对于垄断行为进行监控取缔。
不能否认,某些资本家对于企业发展的雄心,可能超越简单的获利动机,也可能还有文化领域的情结因素。然而,无论此种雄心如何冠冕堂皇,它是否非要以垄断的手段来打造?
媒体的垄断行为,毕竟比其他领域来的精彩。某些媒体要以宣扬正义,作为市场号召的手段,作态对社会畸形发展评头论足。但是,在面对自身垄断行为时,又摆出了何种姿态?
部分媒体工作者为了维护垄断行为,竟然提出企业家的过去纪录,作为垄断的“合理“依据。过去纪录如何?正如任何的历史评价,都应该由各家观点交流交锋后,才能定夺。但是,媒体的垄断,恰恰好扼杀了这个多元交流的空间。
我们姑且相信这个所谓的“良好纪录“,再作个简单的逻辑分析:垄断前的行为是否能够等同于垄断后的行为?
垄断是市场结构性的弊端,对于群众的伤害,经济学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这是结构性的弊端,绕过结构分析而专注于企业家个人的行为纪录,其实是一种离题失焦的论述,也是互主言论必然落入的逻辑误区。
企业家号称要建构以中华文化为轴心并且强大的媒体,抗衡强势的西方媒体。这种说法其实包含着否定西方媒体垄断的意涵。对于本身就在进行垄断行为的媒体而言,这种说辞乍看合理,实际上是自相矛盾的。
更何况,所谓抗衡西方媒体,理应是在西方群众当中传达亚洲观点,与本土同质媒体的并吞,风马牛不相及。
虽然自相矛盾,上述言论实际上可能会有其号召力。以族群文化为号召,实际上可以牵动不少中华民族群众,甚至是“文化中国“圈内知识分子的种族情结。
但是,这种树立外敌,以合理化族群大一统的动员,实际上与较早前凯利提出,令人诟病的“种族输赢论“没有太大的分别。
不能否认,有不少人可能认为壮大中华民族声音的“大义“,应该超越媒体垄断的“小弊“;但这是否只是另一种民粹式的文化论述?是否与兼容并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所矛盾?值得大家探讨。
媒体垄断看来已是既成事实,论功行赏,当然不能忘了马华公会的贡献。五年前种下的因,今天总算开花结果。脱售南洋报业,也与抚顺华社意愿,毫无关系,连马华领袖也声明脱售原因在于南洋报业的亏损。
当今马华领导层是否有过将功补过的机会?绝对有。只要把股权脱售予无政党背景,并且不会造成媒体垄断的买家就行了。在无须公开抨击前朝领袖错误的情形下,现任领导确实有矫正过往错误的良机。
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显示当今马华领导,与前朝领导如出一辙,视华社民意为粪土。南洋商报在垄断媒体集团之下有什么“冬瓜豆腐“,马华公会必然难洗“南洋送终人“的永世污名。即使南洋没有什么“冬瓜豆腐“,促成报业大一统,造成报业垄断的历史性角色,已经是本届马华领导的历史印记。

8 Comments:

Anonymous 匿名 said...

你好!我可以請教你一些問題嗎?我是個19嵗的學院生,對於此事,我有很多疑問。

因爲對於壟斷報業這件事上,我們應當如何保持客觀的態度及不受“有心人士”的影響呢?

是不是只要把南洋脫售出去,那麽新聞就會有自由了呢?是不是只要自由,不要南洋這個報業存活下來呢?因爲我在星洲日報看到周新才的文章,或許他的道理不是沒有道理……這中間是否存在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形呢?

如有得罪,敬請原諒。

05 十一月, 2006 03:17  
Anonymous 匿名 said...

历史不会遗落张晓卿做过的一切
================================

注:作者已把此文投给《星洲日报》《沟通平台》专栏。




《星洲日报》恶名昭彰的《沟通平台》又出现似是而非的说辞。

在11月4日的《沟通平台》一栏里,有一位在十多年前就离开《南洋商报》的报人,现在任职星洲媒体的《光明日报》,在本身现在任职的报社没有面对报份滞销的情况下,假悻悻的申诉《南洋商报》自从五年前沦落为党报后被读者唾弃而日益惨淡经营,至今员工处境多么凄惨云云。

请问 ,这不是一个已经“上岸的人”猫哭耗子假慈悲的利用旧东家的悲惨遭遇,来为现在的东家博取同情,是什么?

这种说辞就好比向我们哭诉:“《南洋》现在很惨啊,你们大家不要杯葛《星洲》啦!”但是我想请问,11月3日的请愿活动有谁提过要罢买星洲媒体旗下的报纸吗?

请问出席这一次反垄断请愿活动的大专生们有在五年前参与抵制当时被马华收购的《南洋商报》报吗?

请问这一次的反垄断请愿活动有发起抵制哪一家中文报吗?

如果没有的话,是在《沟通平台》发表文章的作者多虑了?还是星洲媒体里的有心人士在星洲媒体的员工之间制造白色恐怖,为反垄断的大专生们树敌,来转移大家反垄断的视线?


如果堂堂把“正义至上,情在人间” 口号终日挂在嘴边的报人,竟然如此卑劣的为一群20岁出头,没有利益冲突和利害关系的大专生树敌,来达到瓦解大专生反垄断运动的目的,以及让星洲普通员工痛恨参与请愿活动的大专生,为大专生制造心里恐惧和压力。这不是下三烂的手段,是什么?

我们的诉求一开始就是对准张晓卿,以及他最信任的媒体管理咨询兼执行人--星洲媒体高层。请问恳请星洲媒体高层向张晓卿进谏,要求他放弃垄断中文报业(没有罢买报纸、没有抵制运动)如何会影响到星洲媒体员工的生计?

还有,我们更要问:到底在五年前张晓卿有没有和马华串谋收购南洋报业?

如果张晓卿五年前的确有和策略伙伴马华参与收购南洋报业,我们是不可能在五年后的今天让他和五年前的自己切割,然后告诉大家说,“现在南洋报业亏钱,我不买,还有谁要买?”

如果张晓卿在五年前有份和马华联合收购南洋报业,让南洋商报由于被华社视为党报而遭到唾弃;如果张晓卿有份让五年前比星洲日报和光明日报的总和更赚钱的南洋报业(南洋商报、中国报再加上旗下大大小小的出版物),沦落到现在的大亏特亏,那么,他现在突然出现收购南洋报业大部分的股权然后再自诩自己“好心、好意、胸襟宽广的拯救南洋,是拥有人情味和爱惜中华文化事业的儒商”,这种说法,是说不过去的,是伪善的。

就好像你让正常、健全的人残废,再来假惺惺的为他付医药费,告诉大家你是他的救命恩人一样。

您说,华社民间能够就此作罢,因为害怕《星洲日报》频频为质问张晓卿收购南洋报业一事的个人、组织或群体树敌,为他们扣上各种帽子,并间歇性炒作中文报乃文教堡垒的煽情话语,而放弃追究张晓卿自528以来在南洋报业事件上所应负起的责任吗?

如果可以通过自家媒体的粉饰,三言两语的就将自己过去的过失抹去,我们的世界就没有历史功过的评价这回事了。

一切你做过的,对社会起着深远影响的事,历史记录都不会遗落。

05 十一月, 2006 14:13  
Blogger Er HC said...

张晓卿过往五年的办报表现让人信不过!

http://thefreemedia.com/my/index.php/columns/14874


如果张晓卿在还没有完全掌控四大报之前,四大报已经在这四年来的编采作业上:

1) 2003年,各大中文报对243英文教授数里方案“一个方案,四种表述,每一种表述都有谬误”,让中文报读者和广大的华社以为243英教数里方案对华社的母语教育权利没有危害。

2) 2006年,星洲日报《沟通平台》对民间站在前线反对华小校长贪污的家长进行人格抹黑,扣上“红卫兵”等帽子,让其他广大的家长因为误会被污蔑的反贪污人士,以致家长无法联合起来杜绝校长贪污的恶行。

3) 2006年,四大报业旗下的报章皆不能刊登马六甲猪农向社会人士申诉困境的广告。

4) 2006年,四大报起初不准刊登全华小国家长总会要求家长举报校长贪污事件的呼吁广告,经过多次的讨价还价后,南洋以及中国仍然坚持不愿刊登,而星洲日报则在家长总会同意删除一些字眼后才能刊登。

5) 2003年,《星洲日报》动用2003年7月22日《星洲日报》的网上媒体《星洲互动》的《言论》版,以及隔日2003年7月23日《星洲日报》的印刷报章,用社论为当时深受黑金政治传闻困扰的黄家定“漂白”。黄家定有无涉及黑金政治应由警方和法庭来定夺,可是号称“大报”的《星洲日报》越俎代庖动用社论为黄家定个人“漂白”,不但功能错位,还玷污了社论针砭时弊的功能。

(对许多对报章第四全拥有深切期待的人来说:社论不应该是服膺政党议程的版位。事实上,社论乃一份“大报”的终级价值之彰显所在。社论乃一份“大报”对国内外重大政经文教议题发表义正严辞的评论,以唤起官方以及社会群众对公共议题之省思的标志性文章。也许,在非常时期的“大报”社论,还会是历史事件的重要注脚,成为重要历史文献,担当历史之起草,成为第四权发展轨迹之重要坐标。)

以上的偏颇新闻编采作业,皆是在张晓卿还没有完全露出掌控马来西亚四大中文报业的底牌之前发生的。那么,一统后的四大报在编采方针上又会呈何等景象呢?

张晓卿,乃至刘鉴铨要如何说服广大的读者,被张晓卿垄断后的中文报业不会更肆无忌惮的封锁不利其策略伙伴马华的新闻和评论文章呢?

不要告诉我星洲日报和其他三大报章皆受到恶法的限制和国安部的“关照”,以致被迫违背客观报导新闻的专业守则,难道东方日报就没有被恶法钳制和被国安部威吓吗?可是为什么东方日报都能做到刊登以上被四大报自我审查掉的新闻和广告呢?

是因为东方日报比较清高吗?我不这么认为。东方日报之所以会采用比较前卫的编采方针,是因为东方日报被迫透过揭露更多民间关心的议题来和以星洲日报为首的四大报竞争读者、消费群和广告商家。我们就是需要这种没有垄断的报业市场,让各家报社为了抢读者、比拼更贴近民情,而争相打擦边球,试探和推进当局对新闻报导管制的底线,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编采自主以及新闻自由的空间!

在星洲同仁不停的用具名与不具名的方式,在该报恶名昭彰的《沟通平台》、《言路》版,甚至是在星期日出版的《星期刊》,对反对张晓卿垄断中文报业的请愿活动发起人和参与者极尽鞭挞和冷嘲热讽之际,我只想让星洲媒体的同仁知道,所有对张晓卿和星洲媒体的不满,是读者对他们自528事件过后的不义之举,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其来有自。

如果要引用《光明日报》总编辑叶宁在《星洲日报》“忧虑可理解,论断太过早”一文里,引用毛泽东的话“从一个人的过去可以了解他的现在,从他的现在可以预测他的未来”来评断被张晓卿垄断后的中文报业能否反映民情,不封锁言论,我只能说:

总结这五年来的表现,张晓卿的表现让人信不过!

06 十一月, 2006 15:15  
Blogger 林猷荃 said...

薇莉,

如何保持客观的态度:

1.真切的认识何为"客观的态度"。客观的态度并不意味在两种不同立场取个中间点。

2.客观的态度不等同于没有立场,不等于两方都不敢支持,或都不支持。

3.客观的态度可以考虑当事人的背景,但却不能成为唯一的判断标准。

4.客观的态度意味着着寻找多元的论点,然后分析。(周新才的文章,网上有很多的回应,你看了过后,有何感想?)

如果你是十九岁的学院生,可以做的是多阅读,不仅是主流报章,课外书籍,还包括网络媒体。如果你在雪隆一带,也请多出席各种的讲座论坛,并努力和别人交流。客观态度来自思考的能力。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06 十一月, 2006 16:40  
Anonymous 匿名 said...

好的。谢谢前辈们的指点,虽然我还不是完全看透这中间的真相,但我会努力的。
希望有一天,我可以独立思考并判断社会的问题。
谢谢你们!

06 十一月, 2006 19:22  
Blogger Er HC said...

哈哈,我居然变成其中一个前辈了!

不客气,有空的话,不妨过来浏览我们自己开设的沟通平台。多接触多一个资讯面向,兼听则明,是没有坏处的。

http://i-exchange.blogspot.com

07 十一月, 2006 21:12  
Anonymous 匿名 said...

是的。遵命,前辈!呵呵……
其实,我一直都有在看你们的部落,只是很多东西真的看不太透、懂……不过,谢谢你们的指导!

08 十一月, 2006 22:58  
Blogger Er HC said...

Alamak,感谢神!还好,在常人的理解层度上,前辈并不一定等同于uncle ;p

09 十一月, 2006 20:23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