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四月 29, 2006

诚信指数的意义

我在南洋商报的作品,请指教

诚信指数的意义

马来西亚商业道德学院,最近做了一项调查;向2074名人士询问他们对15个行业的信任程度。调查方式是英国一项类似调查的翻版,目的也是未来与英国的数据做比较。

调查结果所到某些英文报章的报导,荣登诚信指数榜首的是医生,殿后的这是政治人物。具体的数据包括相信医生说真话的受访者有72%,而相信政治人物的受访者则只有11%。

有趣的是,有关调查的排名,与英国调查的排名极为相似,显示两个地区人民的对各行业的信心,大体上还算一致。尤其是前三名,都是由分别由医生、教师、教授包办。在英国,政治人物同样是最不受信赖的职业。

但仔细分析,差异还是存在的。在马来西亚的调查当中,宗教人员(牧师等等)排名第四,在英国,法官则排名第四。这是否意味马来西亚人民对于宗教事务,比起英国更为着重?如此简单的调查,确实无法给予我们明确的答案。

更何况,宗教人员与法官的诚信比数的差异(差异仅在3到6个百分点之内),无论在英国还是我国,都不会相距太远。因此,排名的差别,很可能也落在统计落差之内。

整体而言,马来西亚对于各行业的信任度,都比英国的数据来得低。这可能显示就整体而言,马来西亚人民对各行业人士的信任度都比英国来得低。

凭直觉挑选值得信赖的行业,最为直接,也确实实际。但各行业对于公众的诚信形象,可能也是行业本质的反映。

就拿最受信赖的前几个行业而言。对于医生,解决医疗问题须要医生与病人的通力合作。道明真相往往有益于让病人肩负起部分的医疗责任。反之,医生往往无法从扭曲事实中得到任何利益。权衡利弊,大部分的医生,还是选择诚信。

当然,人性的弱点,并非局限于某些行业而已。即使是贵为榜首的医生行业,也不能避免害群之马的出现。因此,监督制衡的机制,还是极为必要的。实际上,人们对于医生的信任,很可能并非基于对个别医生的人格的信任,而是对于医疗专业性传统,及行业规范,国家立法对这个行业的监管层度。

我国医生得到72%受访者的信任,远比起英国的90%低。医生行业虽然名列榜首,但是可能也只是相对其他行业受信任而已。实际上,人们的经验法则显示病人对于医疗人员的满意度,实际上是埋怨多于赞赏的。

马来西亚医疗体系比较英国的制度,最大的差异就是马来西亚的私立医疗体系相对发达。对于商业化医疗,是否能客观的评价医疗手段的必要性,是一般民众的疑虑。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我国,病人寻求不同医生意见(second opinion)的现象是极为普遍的。

以专业领域而言,从实质上减低失信的诱因,从内部及外部强化监督机制,才是确保行业公信力的不二方法。因此,信任的对象不应是个人,而是制度。制度改良,才能有整体上社会互赖的可能。

至于说到包办排行榜末三名的:政治人物、商业领袖及政府部长。人民对这些行业人士的信任度低,但吊诡的是,他们却掌握了社会最大的两大势力:政治与金钱。

东方社会的人治思想,基本上是追求贤人统治,反而对于制度性的建构,不甚重视。某些宗教甚至还明示要服从掌握权力的领袖。

但是,调查的结果显示,人们的生活经验,已经与传统价值决裂。在具体行为上还是维护掌权者,显示传统观念毕竟根深蒂固,依然是我国人民深层的意识。

对于政治人物的不信任,可以是人民争取制度建设,强化制衡机制的动力,但它也可以同时是政治冷感的根源。更恐怖的是,当整体社会把不信任当做常态,则犬儒主义必将大行其道,动摇社会稳固的根基。

1 Comments:

Blogger 谢增英 said...

很高兴看到你的部落格和文章。加油!

14 六月, 2006 12:42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