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八月 31, 2008

莫因辩论冲昏头

一篇在《南洋商报》刊登的旧稿

莫因辩论冲昏头

林冠英与许子根进行电视辩论,举国瞩目。辩论课题是现任槟州政府对前任政府所频频做出的指责:槟州的土地弊案。

林冠英一开始来势汹汹,提出被指前任槟州政府执政时发生的五宗弊案,并指出弊案对槟州政府财政的影响。

辩论开展过后,双方一来一往交锋,部分人士认为:整体而言,许子根略胜一筹。

人们如果对许子根的表现,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看来也和许子根向来给的人温文尔雅的形象有关。实际上,许子根愿意参与此次辩论,也和他向来的低调作风,有显著的不同。

然而,分析这场辩论的主题以及课题的背景,人们或许可以理解为何许子根会有如此的表现。现任槟州政府屡次挑起前任政府的弊端,对于在308大选全面溃败的民政党而言,显然是在伤口撒盐。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反击,民政不仅当下无法生存,未来没有希望,甚至历史地位也同样无法捍卫。

身为民政的代主席,加上本身正是前任的槟州首长,此次辩论,对许子根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尊严之战。

许子根在这场辩论当中巧妙之处,乃是专注于林冠英提出弊案中的其中一个,并提供大量的细节。林冠英被“带领”专注讨论这个可能是对手最好解释的个案,在辩论技巧上是个败笔。

论辩论技巧,演讲风范,许子根或许在这一小时当中占了便宜。然而,这毕竟不是大专辩论会;毕竟不会因为时间结束,评审判定一方胜利就曲终人散,完美落幕。

政治辩论的效果在论辩完毕后,还会延续。政治辩论参与者追求的两大效果是:第一,说服群众;第二,提升参与辩论者个人的政治威望。

就说服群众而言,许子根并未全面解释林冠英提出的五大弊案,此乃不争的事实。即使是许子根强打的“陈合裕案”,也未必令人信服。

许子根在“陈合裕案”反复强调的三个论点是:第一,现任政府揭弊过程当中提出州政府损失4000万令吉,等于放弃在法庭诉讼当中争取降低州政府赔偿数额;第二,“陈合裕案”是四十年前的技术错误所导致,根本没有牵涉任何的舞弊;第三,针对此案,前任州政府已经两次要求反贪污局展开调查,而反贪污局调查结果显示,此案无刑事犯罪的成分。

针对第一点,揭弊过程提出的数目或许并非4000万,但无论数目多寡,弊案仍然是弊案,数目上的准确性,并非关键,更和是否在法庭上放弃降低赔额,风马牛不相及。

至于第二点,案件是否真的纯属技术错误?还是有人明知故犯,扮猪吃老虎?这恰好是值得争辩之处。必须承认的一点是,要在这类过往的案件找到证据,其实不太容易。

第三点提出反贪污局的调查,还了前任政府的清白。这个论点能否成立?建立反贪污局的公信力之上。

就提升个人声望而言,许子根通过辩论提高了形象。这点相当显著,但这也不无危机。

隔天电视台播放辩论过后的访谈片断,许子根似乎延续场上的强悍言辞,狠批行动党根本不是一个可以合作的政党。这不知是否可诠释为许子根展现前所未有的自信以及风格的硬朗化?

如果许子根认为因为辩论表现不俗,就可以以此气势重夺民意支持,那恐怕错判形势。308大选,槟州民政之所以溃败,人民并不是因为民政政府表现不佳,也并不是否定民政内部的人才;而是针对在国阵体制之下,民政是否能够有所作为,心存怀疑。

只要一日臣服于巫统之下,许子根以及民政党辩驳诘难行动党的能力再强,那也不过是扮演巫统霸权的马前卒角色而已,根本不值得支持。

其实,民政当下正处在十字路口:杜乾焕博士的退党、党内基层要求民政推出国阵的呼声,都再再呼唤民政认真思考前路。

然而,许子根不俗的辩论表现,恰好可能打破这个反省的氛围,使党内士气大振,忘却种种的内忧外患。

然而,根本的问题何曾消失?民政党各级领袖党员,此时此刻,还是应该保持应有的冷静和清醒。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