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十一月 27, 2006

来届大选的四个可能(二)

我在南洋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来届大选的四个可能(二)

上星期讨论了前两个可能:1.华巫裔选民共同支持现有政权;2.华巫裔选民共同摒弃现有政权,改朝换代。另两个可能,属于华巫裔选民取向相反的情况:

第三,华裔选民支持反对势力,巫裔选民依旧全力支持当今政权。在朝华基政党向来以这个可能性,警惕华裔选民;并指出,在朝华族势力的旁落,很可能使华裔权益面对更大的挑战。

理论上,这样的推论或许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如果巫裔选民全力支持巫统,巫统政权甚至巫统领导人的权力,将会更为牢固。在此情况下,巫族领袖已经没有必要以极端种族主义的方式,尝试换取巫族选民的支持。

当然,即使巫统在全国大选中大胜,党内的派系斗争还是足以引发种族性的极端政治。这实际上无关华基政党的大选表现,更并非华基政党可以掌控。

无可否认,强大的在朝华基势力,可以减缓种族政治的危害。但被减缓的危害,还是危害。

第四,华裔选民支持当今政权,巫裔选民分裂。这种状况类似1999年大选的情况。

审视1999年大选过后的政治情况,当时的政权虽然靠华裔选票得以继续执政,然而,华裔的权利是否获得了显著的改善?值得探讨。

然而,在野势力在缺乏一鼓作气,壮大起来的契机后,在2004年出现了重大的挫败。许多人认为,华裔选民在1999年失去了促成更大政治改革的机会。

这种“机会成本“的丧失,远比任何短期的政治利益来得重大。假设1999年大选后,华裔内阁部长的职位增加(没有发生),政府增建多间华小;这些利益,都不能抵消丧失促成国家体制改革,淡化种族政治的长远益处。

作为种族性的政党,巫统不可能长期仰赖华裔选民;因而,必然会努力确保重夺巫族的支持。1999年的格局,在结构上,只有昙花一现的可能,并没有持续下去的基础。

从巫裔选民的角度而言,如果力量分裂,造成华裔在朝势力得以为华族争取更大的权益。种族主义政客可能又会再度提出:“巫族分裂,华族乘虚而入“的言论,来换取支持。

从以上四个可能审视,来届大选能否出现变局,关键还是在于巫裔选民的取向。华裔选民力量确实有限,但在特定情况下,还是可以扮演关键少数的角色。

基于掌控了巨大的执政资源,以及巫族社会效忠领导的传统,巫裔选民可能分裂,但不可能全面倒向反对势力。如果缺乏华裔选民,即使巫族选民分裂,格局还是不会有显著的改变。

以上四个可能,第一(全面支持当今政权);第三(华裔反对,巫裔支持当今政权)及第四(巫裔反对,华裔支持当今政权)都曾经出现在马来西亚的政治历史当中,也同样无法为令人苦闷的政局带来改变。

华裔选民如果希望促成第二个可能,改朝换代(或至少壮大多元种族的在野势力),可作出的选择非常明显,但却不无风险。

大选中的投票取向,实际上无需对政局机关算尽,过度分析。我们如何投票,真的可以只是为了更简单,却更根本的原因:为了更好的马来西亚,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继承更好的一个家国。

星期三, 十一月 22, 2006

声援南洋,维护媒体自由

声援南洋,维护媒体自由

两家网络媒体《独立新闻在线》及《当今大马》分别报道,《南洋商报》传闻将受到对付。其命运将会在今天(12月22日)的内阁会议中定夺。
虽然,消息仍未被全面的证实,然而,以本届政府对待媒体的态度而言,如果南洋受到对付,其实也不会令人感到惊奇。
不令人惊奇,绝不代表政府的所作所为可以被人接受。实际上,前几次对付媒体的事件,基本上都缺乏坚实的基础。反之,可视为对恐吓媒体的动作,有意制造“寒蝉效应“。
此次传来南洋可能被对付的消息,人们揣测,有关当局提出的借口,可能是南洋高调报道华社领袖炮轰巫统大会代表的新闻。
实际上,华文报章虽然报道华社领袖对于巫统大会代表的批判,然而,却还是强调那仅仅是部分代表的言论。华文报章基本上都突出首相阿都拉的闭幕词的一些正面讯息,安抚华社。
巫统高层在大会后,曾指出部分代表的发言,并不代表政府或巫统的立场。但是,如果南洋此次因为报道华社领袖对于部分代表的不满,就受对付,这就显示,政府实际上有意为极端言论护航。“不代表巫统立场“的说辞,恐怕难免受到质疑。
巫统作为执政联盟的老大哥,其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政局。巫统大会受到媒体的关注,是极为自然的。
此次巫统大会制造了社会上,尤其是非马来人社群的不安及不满,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报道非马来社会的实际感受,如果也要面对打压,证明当今政权已经毫无意愿听取民意。这进一步揭穿了开明形象,不过只是假象,霸权政治才是现实。
我相信饱受政治监控的主流媒体,如果可能的话,必定突出巫统大会众正面积极的讯息。然而,实际上,除了正副首相的谈话之外,种族性言论,成了大会的主要内容。如果种族性言论成为媒体舆论焦点,到底原因何在,始作俑者又是何人?
网络媒体推测,南洋可能会被对付,主要是12月19日封面出现9名华社领袖的人头照,及抨击巫统大会极端言论的发言。
如果这9名领袖的发言,有任何的问题,危害社会安定,还请有关当局直接的提出,理性的争辩,而不是躲在《出版及印刷法令》的恶性权力后,欺负报业。因为这是懦夫的行为。
我希望,欲对付南洋的巫统政客,只是基于个人立场而把课题带上内阁。具有宏观国家视野的国家领袖,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抗拒这类无理的要求。
此次巫统大会结束了。但如果因此就认为种族主义的气焰就会平息,看来不符事实。极端种族主义的政之操弄,看来还有继续发酵的可能。对付南洋就是一个例子。
无论政治如何纷扰,珍惜新闻自由的人民,在此媒体自由的寒冬,更应该团结起来,明确发声,抗拒打压,捍卫新闻自由。

星期六, 十一月 18, 2006

来届大选的四个可能(一)

我在《南洋商报》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来届大选的四个可能(一)

目前谈论来届大选,说早不早,说迟也不算太迟。分析来届大选,还是很难逃脱以种族政治的角度来看待。具体而言,来届大选可以出现的状况,可从巫族及华族选民的投票取向,加以审视。
华巫选民都可能,继续支持现有政权,或是投票给反对党。所以,简单来说,来届大选出现四个可能性:
第一,华巫选民都共同继续支持现有政权。这个可能性,相当的高。在马来西亚,现有政权所掌握的资源优势,将继续发挥功效。没有证据显示,现有领导人愿意开放更大的民主空间,让更为成熟的民主政治出现。
从巫族选民的角度而言,巫统发动的种族危机感,可能获得相当部分的认同。从独立至今,巫统几乎没有被巫裔选民民唾弃的纪录。除非出现巨大的事件,来届大选看来还是难逃如此格局。至于华裔选民,基于现实的无奈,以及一贯追求稳定的心态,还是可能支持当今政权。
然而,如此格局对于国家人民却未必是件好事。2004年大选至今,国家领导人改革的承诺一直还未兑现。贪污腐败滥权的事件,时有所闻,而又没有良好的处理。领导人身边人士惊人的商业成就,虽未必意味着贪腐,但对于人们质问时却只能有极为苍白的回应,人民有所怀疑 ,实在不误根据。
选民如果在此情况下依然大力支持政府,政治人物肯定可以如此解读:肃贪改革等等,并非选民的首要考量。接下来的日子,肃贪改革,还是可以说说,但不必有实际的动作。偶尔面对人民的质问,就推说“改革需要时间”,不能着急。
反之,领导人可能认为,玩弄种族课题,才可能保证政权的延续。因此,玩弄种族课题,可能不再是投机政客的把戏,而是由上到下,整个政党的运作常态。
在朝的执政党也必将是如此格局的受害者。当选民无论如何都会支持政府时,华基政党就失去谈判的凑码。只要蚕食华族权益的事件,可以做到按部就班,良好包装,基本上华裔选民还是会以“大局为重”,做出应作的选择的。
具体而言,如果政府答应增建两所华小,“承诺”(不知何年哪月)增建更多,就能换取华裔支持,政府根本没有政治动力,去做更多。
第二,华巫选民都唾弃当今的执政党,改朝换代。实际上,这只是逻辑上的可能,现实上难以实现,不必奢望。
虽然政党轮替对于长期一党独大的国家,肯定有着关键的变革作用,然而,如果替代联盟得以执政,其首要任务肯定是稳定政局,因为伺机搏乱的势力,看来会说到做到。
这些日子看到许多政客提出再度发生513事件,要胁部分人民臣服于统治势力之下。这某种程度上揭露了513事件背后的历史真相。513事件背后的结构如果依然存在,历史重演的可能性,就必然存在。
基于现今我国选民种族结构的现实,即使政党轮替,新的执政联盟还是会由巫族领导。这无形中降低了极端政客,以种族主义煽动动乱的可行性。
当然,动乱未必需要涉及大部分人民。少数破坏者就足以造成动乱的局势。因此,掌权的联盟有必要,以果敢的行动,对付滋事分子。至于要不要动用如《内安法令》等争议性的法律,就是新政权面对的危机。
危机,当然也可以是转机。如果新政权可以成功运用其他常规法律稳定政局,并让司法扮演一定的功效;这就一举以行动驳斥《内安法令》存在的必要性,还可让司法在关键时刻扮演捍卫宪法的角色,挽回司法的信誉。
此外,新政权还必须第一时间修复多年以来国阵政府对国家宪政体制的破坏,以确保保守势力的法扑,难以得逞。民间领域的民主意识建构,以及族群关系的正常化,也是确保新政权不负历史使命的首要工作。

星期四, 十一月 16, 2006

大专生如何关心社会?

我在南洋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大专生如何关心社会?

在社会意识相对低落的马来西亚,社会议题的奋斗,往往是寂寞的。通常,只有关注某些议题的团体,才会孜孜不倦的付出。

这些付出,有时要面对既得利益者的打压,同时还得不到普罗大众的认可,可谓吃力不讨好。而多年来,大专生在争取社会公义的努力上,都是缺席的。

以前,人们对于大专生抱以厚望,总希望大专生能够更积极的关心社会。曾几何时,抨击大专生对社会议题过于被动,过分专注于学业的声音,时时出现。

到了今天,这样的声音算是相对减少了。或许是大专教育的普及,使大专生精英地位丧失。也或许,多年的期许,换来的是多年的失望。久而久之,人们也习惯于不再有所要求。

最近华社的一些纷扰,我们却看到许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大专生站在抗争的最前线。这几年,大专生对社会议题的参与,确实有显著的提升。

此一现象可能是“烈火莫熄”运动激活友族大专学生运动,间接推动的。当然,这几年大专学府校方,对于学生运动的无理打压,也同样催生学生的反抗意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于社会课题的敏锐度,已经大为提升。因此,在有些事件上,学生可能还会“一反常态”的站在比一般社会人士还要前面,争取他们所认为的社会公义。

当然,任何争取社会公义的运动,必然面对既得利益者,尤其掌握政治权力者的反扑。反扑的方式,可以是运用公权力(如《大专法令》)威吓学生就范。

另外,一些“提醒”学生不要被“有心人利用”的说辞,也一再出现,目的不外是避免更多学生加入抗争者的行列。

相对于具有更多社会人事,及利益牵绊的社会人士或团体而言,大专生相对的单纯。所以,在许多时候,更能体现更为清新的社会力量。。

大专生被“有心人利用”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但是,我们也同时必须留意提出“有心人利用”言论的一方,或许仅仅是不愿看到自己的利益被大专生运动所威胁,所以才危言耸听而已。

既得利益者往往自相矛盾,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比如政府可以认可,甚至参与组织学生声援中东回教国家的反美示威行动;但如果是推动废除《大专法令》的运动,就会指出:学生被“有心人利用“。

要避免真的被“有心人利用”,当今的学生运动必须加强对于对于社会议题核心透彻理解的能力。社会日益发展,邪恶势力也不再以非常外显的方式呈现,而是隐藏于复杂的结构当中,并且更容易被一些转移视线的论述所掩盖。

大专生关心社会,除了激情的活动之外,解构社会乱象,教育一般群众,应该是当下关怀社会的重要步骤。

星期一, 十一月 06, 2006

到处都都见种族主义!

我在南洋的最新作品,请指教

到处都都见种族主义!

重看曾经轰动一时的新闻,巫青团凯利发表“种族输赢论“,引来朝野炮轰,要求道歉,但至今依然没有下文。其实,我个人认为,比较起“种族输赢论“,凯利提出其出售益资利股权,宁可亏损,都不会卖给非土著的言论,才是更为令人气愤。

无论是“种族输赢论“,还是脱售股权,只给土著,这些不过是转移视线的伎俩。在国家检调单位政治挂帅的现实下,玩弄种族言论,转移视线,以目前情形看来还是很有效的。

会在此时重提凯利的言论,主要是因为类似例子又再出现。先进州雪兰莪州议员查卡利亚近来因违法兴建豪宅,引起阵阵风嘲。除了皇室介入,查卡利亚表演哭泣闹剧之外,竟有人尝试把课题种族化。

据说,有人提出捍卫查卡利亚,就是捍卫马来人的尊严。由数个反对党领袖及地方民众参与,在查卡利亚千万豪宅外举行的请愿,遭到查卡利亚支持者暴力的反击。

网络媒体还报道,查卡利亚支持者还对主要是华裔群众的民主行动党员吆喝,威胁如果持续请愿,可能会爆发513事件。

政府高层虽然声明,对付查卡利亚,态度坚决。然而,民众对于政府只把查卡利亚的过错,聚焦于兴建豪宅申请过程的错误,而有意无意回避查卡利亚如何累计巨额财富兴建豪宅的事实,似乎还是大有庇护之嫌。

政府对于查卡利亚支持者类似流氓的行径,也并没有明显的取缔行为。暴力殴打,原本就违反《刑事法典》;以爆发513事件要挟,更有触犯《煽动法令》之嫌。

政府如果没有对于此类危害国家的做法坐视不理,必然会令往后更多的贪官污吏,无良政客效法此流氓动员的做法,危害国家安全。

然而,政府如果无法做到这些,人们恐怕要质疑,当今政权是否认可低劣的种族主义手段?在重新审视凯利发言的事件,人们对于当今政权的怀疑,恐怕还真的不无根据。

如今马来社会种族主义气焰日益高涨,华社除了就事论事,据理力争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自己沦为另一类型的种族主义者。

在朝华基政党,在失去上届大选“现代包青天“形象的护航之后,必定寻找其他方式吸引华裔选票。目前已经开始看到华基政党领袖,开始发出言论,呼吁华人必须团结于在朝华基政党之下,才能抗拒巫族极端分子的威胁。

不难发现,这种论述与“种族输赢论“极其类似。基于种族论述通常是转移视线的伎俩,华社确实应该对华基政党这种论述的转移,有所警惕。

其实,以种族主义论述转移视线的做法,又何只发生于政治领域?最近热烘烘的媒体垄断议题,涉及的媒体集团支持者常以壮大华族声音来合理化其垄断行为。收购同样以华裔为主要读者的报业,如何成为壮大华族声音的举措?令人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看来,这又是转移课题核心的乾坤挪移法!